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改革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前途

http://www.CRNTT.com   2014-09-16 09:28:53  


 
  尽管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非常曲折,但总体经济改革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80年代,时值美国里根革命和英国撒切尔革命的高峰,也即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高峰。中国的改革不可避免受这个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并且在经历了毛泽东30年的计划经济之后,人们对新自由主义变得无比向往,毫无思考地接受了它。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但遗憾的是,新自由主义也毫无阻力地侵入了社会领域。中国的改革者并没有区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简单地把经济领域的政策应用到社会领域。
 
  在19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仍然受制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交织。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的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市场化的改革有了巨大的突破。不过,市场化也很快进入社会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很快就瓦解了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社会福利,即单位制福利制度,不过政府并没有意图用新的制度来取代。
 
  政府希望用“社会化”也即市场化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但无论是市场还是社会都没有到位,没有能力承接社会福利。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纷纷抛掉作为“负担”的社会福利。在很多国家,包括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企业承担了其员工的很多社会福利。中国则做了极端的理解,导致了企业抛掉一切的极端行为。
 
把社会货币化来应对危机
 
  更严重的是新自由主义进入原来的社会领域。1990年代后期的医疗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医院和医疗领域开始市场化。当时的医院成为了中国的暴富经济“产业”。1997年-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为了对付危机,中国进行了教育改革,主题就是教育的产业化。这个改革是为了保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因为中国居民储蓄率很高,并且家庭很愿意投入孩子的教育领域。这导致了高教的大扩张和学费猛增。到今天,中国是教育市场化非常高的几个国家之一。
 
  2008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同样的道理,为了应付危机,政府把注意力转向了房地产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里,房地产几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柱。越来越多的国家,医疗、教育和住房等领域都被视为是社会领域,或是具有高度社会性的经济领域。西方发达国家早期也是把这些视为经济领域,结果导致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福利政策崛起之后,这些便演变成为社会领域,成为公共部门的主体。在很多原先是西方殖民地的后发展中国家,因为受西方的影响,这些也是社会领域,这些领域的市场化并不高。在东亚的日本和“四小龙”,政府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主动进行社会建设,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中国把这些领域视为经济领域,并且成为暴富领域。这本身说明了社会基础所遭受破坏的程度。这些领域之所以这么顺利地被市场化,主要在于中国社会没有任何抵抗市场化和货币化的能力。自毛泽东时代开始,中国社会已经失去了抵抗市场和资本的力量。这和西方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撒切尔首相试图把教育和医疗私有化,但完全失败了,民众用选票抵制住了政府的企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