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崛起:需要健康的国民心态支撑和引领
李勇(江苏)
本刊特约撰述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迅速崛起的进程之中。在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中,国家和民族心态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历史证明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一定使一个国家自然拥有世界大国地位。中国要想崛起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必须走出“历史悲情”情结,构建一个健康的理性的国民心态和现代国家意识。否则,就容易走进国家越发展,对外国越防范,与国际社会越对立的怪圈。这方面,日本的教训值得注意。战后,日本之所以在成为“经济大国”后始终不能从“政治侏儒”成长为“政治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能认清现代大国的战略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因而无法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心态和姿态。狭隘的民族情绪与国家的远大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构建健康的大国心态重在调整陈旧的历史观

  中国要想真正走出“历史悲情”情结,树立健康的大国心态、构建理性的现代国家意识,最主要的应该调整陈旧的历史观,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看世界。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蛮横无理,但更在于中国自己没有把握时机,没有抢先走上近代化之路。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旧中国存在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被英国的暴行破坏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邓小平说:“要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打破封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西方产业革命后,中国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愚昧的闭关自守政策,不思进取,因而既跟不上时代步伐,也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

  世界性的大国不是天生的。中国两千年来的成功不是天生的,而百年前的破败也不是偶然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若没有近代史上那些波折,中国就一直是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今天,我们要做不是一昧地黯然神伤地沉浸在过去的那段“历史悲情”,而应该更多地总结那段历史的教训,更深层次地看待西方崛起的进程。

  被我们称为列强的国家,最初也并非世界性的大国,有的甚至只是偏居一隅的弹丸之地。但是,它们都成功地完成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社会发展过程。它们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历史机遇,该走出去就走出去,该革新的时候就要革新。在走出去和革新的过程中,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经济上的和政治上的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这一种历史进程绝不能因为其中一些国家后来衰落了,甚至像德国、日本一度走上歧途而被完全否定。事实上,正是由于过去扎实的底蕴,直到今天,那些列强中大的仍是世界性强国,小的也依然位于最发达国家之林。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观那些大国的强势崛起,我们不要只把它们看成是到处侵略扩张的列强,更要探求它们兴盛的缘由和奥秘,可汲取中华复兴之丰富营养。不宜专捡它们崛起历史中的瑕疵、曲折甚至犯罪来论证实际上是不走向海洋、不走向市场、不走向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H•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者以哲人的态度接受他的自我,接受人性,接受众多的社会生活。接受自然和客观现实”。一个大国在走向强国,完成国家实现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资中筠先生在2003年1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的“修辞立其诚”为题的访谈中说:“我认为对待比自己强的,应采取的态度是‘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也就是研究人家为什么强,以求己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