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大国心态的内涵
那么,一个健康、理性的大国心态和国家意识又是怎样的呢?它不是那种动辄怀念自己先前阔过的炫耀或者曾经悲痛现在富裕,也不是自己未来强大了就能怎样的幻想,这些实际上都是弱国心态和非理性的国家意识。托克维尔从国家与人民切身利益的关系上揭示了大国心态的真实源泉:在那些以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保护每个公民的自由、幸福和安全为立国原则的国度,很容易发现自信、宽容、平和、关怀的精神状态。自信来自对生活基本前景的无忧,宽容来自彼此公平的社会经济地位,平和来自无忧无虑生活后的积淀,关怀来自充满关怀的氛围。
培育健康的大国心态
显然,当前我们还缺乏培育这样的大国心态和国家意识应有的社会土壤。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国经济的蓬勃振兴也伴随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利益集团对国家政策的“绑架”,腐败的高发,以及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等;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法治社会也还只有很短的时间,司法作为社会公平的调节器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治体制改革的压力依然存在;农村经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困难;医疗、教育和卫生等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在现在这样一个两极分化严重、道德几近沦丧、个人权利不彰的社会,健康、理性的大国心态和国家意识似乎仍是一种奢侈品。
2006年初《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就“你心目中的中国国家实力”举行了联合线上调查。结果显示,有62.6%的人认为“经济高度发达”是中国成为强国的最关键因素。民众把经济作为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不是要做一个经济动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指出:“由于这几年中国的发展,带给大家的信心指数在增加,在信心增加的同时,造成了民众对一些问题的忽视,经济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指标,但如果经济成为唯一衡量的目标,疯狂追求经济,那将带来很多后遗症,对生态、社会环境、人的影响很大。”
只讲经济发展而不顾及社会正义的国家是无法成为世界大国的。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只有当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有助于改善该社会境遇最差的弱势群体的生活,使其能够从社会的发展中获益,这种贫富差距才能够被视为是正当的,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正义的社会。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为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个国家的崛起,自然要受到其他文明、其他制度的竞争,而不仅仅是经济力量。中国近代以来落后的根本原因,乃是中国文明丧失了世界领先地位,由于不能提供解决自身和人类面临重大问题的方案,中国文明在全球文明竞争中,曾经陷于危机困局。当代中国能否彻底走出“历史悲情”情结、树立健康的大国心态、构建起理性的现代国家意识,直接关系到一个经济民族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民族。显然,我们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心目中的中国国家实力”线上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1.1%的人认为“中国目前的国力非但不能和美国相比,即使和德国、日本相比,也有明显差距”;另有37.77%的人认为“中国现在仍然面临非常复杂、困难的国内和国际问题,至少需要50到100年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调查所提供的民意和数字,“反映了中国民众认知能力的成熟,民众对于国家的认识更加理性了,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整个国民心态对于国家、对于世界的认识,正在向务实、平和、理性和宽容的转变,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旧邦定有新命,古老的中国一定能为伟大的人类历史进程再增添上浓烈的一笔!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