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7年5月号,总第113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建设和谐周边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从历史来看,中苏关系友好的时候,中国都能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中苏关系恶化的时候,中国就面临着战争威胁。而且从当前的综合实力来看,有可能对中国构成全面战略威胁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俄罗斯。

  第二,从现实来看,中俄两国在全球、在地区层面、双边层面,都有很多合作,而且双方都在持续扩大两国的利益契合点,深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在中国敏感的发展军备问题上,俄罗斯确实给了中国很大的帮助。

  第三,从地缘政治上来看,中国要建设和谐周边或者说建设和谐世界,没有俄罗斯的支持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年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扩大的非常快,但是在国际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影响力还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在全球稳定和全球安全事务上,比中国的发言权要大。

  俄在外交上认同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上个月普京访问印度的时候,也谈到中俄印三国合作的问题,这个设想已经谈了很久了,普京是赞同这种合作方式的。近期,三国外长要针对三国合作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讨论。普京谈到这个合作的时候,说中俄印三国的合作应该是和谐的,应该是以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地区问题。因此说,在外交上俄罗斯还是认同中国的和谐理念的。

  共同的战略契合点对中俄两国颇为重要

  第二个有利因素是,中俄两国目前都是当前世界格局的最主要的潜在挑战者,两国都是多极化世界的倡导者,而且两国的发展都存在着改变现有格局的问题。

  这些共同特征,正是中俄两国最大的战略契合点,也是中国建设和谐周边的一个最有利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俄罗斯在很多重大问题上持有相同的立场,比如说反对美国的单边政策和武力政策,强调联合国机制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唯一作用。

  在回应西方的民主价值上,两国也有共同的声音。俄罗斯提出了“主权民主”和“可控制的民主”,中国强调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俄罗斯有车臣问题,中国也有国家统一问题,因此在反对民族分裂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也是遥相呼应的。在这一点上,中俄两国的亲近感有所增加。

  面临相似的紧迫任务

  第三个方面是,中俄两国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解决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紧迫任务,两国都需要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都希望在周边问题上达到和谐。

  中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普京在俄罗斯国内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也在搞医疗、教育、住房、农业等“四大优先”工程。普京在二零零六年的国情谘文中,提出了帮助以家庭、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具体措施。所以说,中俄两个国家当前的发展重点也有相同之处。

  和谐世界理念与俄罗斯的传统外交价值观有不同

  不利的因素也有三点,是前面有利因素的另外一方面。

  我觉得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对外延伸,这一点与俄罗斯传统的外交价值观还有不同之处。和谐思想强调和平发展和共赢,淡化单边的利益诉求。中国人一般都比较婉转,羞于谈利。而俄罗斯在外交活动中,对利益的诉求是非常直接和直白的。普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这也是俄罗斯国家的首要任务。上个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提出了他对多极化世界的看法,他认为俄罗斯对自然资源有着天然的垄断优势,这是俄罗斯在多极世界中占有一极的有利因素。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和谐理念,还是有不同之处的。俄罗斯这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大国博弈的思想非常突出。

  当前,两国在建立多极化的世界中,外交上的互补大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分歧。但一旦美俄对抗格局发生变化,中俄两国在外交互为倚重的态势也将发生变化。中俄两国能否维护利益长期共存的局面,能否在周边问题上实现和谐,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具体、微观领域的合作中国相对比较被动
  
  在战略层面上,中俄合作是互利的。但是两国合作的具体领域、微观层面,中国经常碰到比较被动的局面,俄罗斯在很多方面是占据主动地位的。

  比如在一些国家级的合作项目中,在企业间,在民间贸易中,中国往往处于被动局面。中方的合法商人和中资机构,经常成为俄罗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官僚政治和执法部门腐败的受害者。

  俄罗斯这个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无论从国家制度还是民族性格上来说,给世界的感觉是不稳定的因素太多,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容易走极端化的民族。俄罗斯有关禁止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新政策造成大量中国商人回撤,一部分商人跳楼大甩卖,一部分人将摊位转到俄罗斯人的名下。今年举办中国年,现在出现的事情都是不和谐的一些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