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中国经济崛起,现状的定义又加上了“中国的市场要分享,两岸政治不去碰”这个新的项目。当两岸不去碰触最重要的历史现实,当台湾持续依附美国……并无意交换实质善意,而只把善意片面定义为商业的“只得不给”上。
两岸目前这种表面的和缓能维持多久,的确不容乐观。北京内部也必然出现这样的质疑声浪:台湾所谓的“不统不独”其目的是否只是一种“和平分裂”?北京在市场机会上协助台湾,这种善意是否真能有助于政治争执的解决或只是给了台湾更多对美军购的资本及走向台独的时间?
自2008(五二○)马英九上台后,由于马的态度低调,与陈水扁时代迥然不同,因此北京一度一厢情愿,对台湾所开支票无不配合兑现,但到了现在北京方面似乎已逐渐察觉到,台湾方面垄断了“善意”的定义权--已变成一种无限制的需索,而需索无度又对两岸互信毫无助益。另外则是由于台湾本身施政无能,大陆的善意只造成少数台湾商人受益,反而恶化了台湾贫富不均的问题,“反马”的民情渐增,并逐渐与“反中”挂到了一起。当情况显示出一厢情愿的不切实际,这时人们必然会重做调整。最近北京在美国的对台军售问题已强烈表示不满。海协会在ECFA的“早期收获”项目的计算上已不随台湾起舞,这都是敏感的改变。两岸关系在最基本的地方就南辕北辙,这是本质,它不可能永远被表面的和缓所掩盖,必定会在某些时刻因为某个问题而被引爆。
笔者一向认为,两岸关系在2008年乃是个关键点。陈水扁搞全面冲突的“烽火外交”,最后铩羽而归,他也公开承认:“台独不可能就是不可能,我不可能,李登辉也不可能。”在台独自承不可能之际,2008年其实也是马英九将自己定义成“非独政权”的最佳时刻,并以此做为两岸之间最低限的共识与互信。我相信从“非独政权”出发,台湾可以建立良好且配套的财经策略。台湾经济及所得必将会有远较目前为优的表现,两岸关系就会进入真正良性互动的阶段,台独也必将逐渐失去势头。它的道理就和1707年苏格兰一样,当苏格兰放弃与英格兰对立这个最困难的立场,就出现了海天空的新局。但非常可惜的,乃是马英九只看那五百万没有投给他的选票,于是他那种个个要讨好,每种便宜都要沾的奇怪立场及策略逐告出现,他在必要时甚至找台湾的独派人士来敷衍北京,俾制造出“台湾独派强硬,无法形成共识,我对两岸问题不可能做出决断”的印象。这乃是陈水扁已自承“不可能就是不可能”的台独,在2008年后反而势头更盛的原因。马英九借台独之力固然企图以此示好,但事实上,台湾政治的蓝绿斗争真正的本质仍在于省籍,借台独之力来敷衍北京,并无法化解本质性的省籍矛盾。这也就是说:历史曾给了马英九机会,而他的企图取巧,使他错失了这个机会,也让台湾蓝绿恶斗内耗一直持续。在大陆经济发展、市场扩大的这个时代,台湾的内耗只会消耗掉台湾自己的本钱,而无法在创造新方向上,形成正面而建设性能量。
因此,本文以1707年前后的苏格兰做为切入点,真正的意思是要强调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发展有许多是历史选择,而不是水平式的现实选择。17世纪来,苏格兰最先与英格兰对立,在“达伦计划”失败后,终于决定与英格兰合一,1707年的“合一法案”诚然痛苦,但却是这种痛苦为苏格兰打开了机会之窗。而苏格兰人自己也争气,不但为自己打开了历史新页,也造福到整个英国甚至全世界。我曾指出过,台湾人要有苏格兰人的坚毅与骨气。而目前这种纠缠与内耗,台湾是不会有机会的!
人们思考问题和举例,经常都是找理由的过程,所反映的其实是期望和企图,而我认为要找理由就要找最好的,而且不能只是平面思考,必须要历史思考。我会以苏格兰为例,因为苏格兰是最好的!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