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将来,中国反对台湾独立和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的立场都决不会改变;在今后较的时间内,中国将为建立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架构做出重大努力。中日应沿着这一方向寻求双方的共同利益。
除了上述四点,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日在非传统安全上,如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国际犯罪、防治传染病、保护环境、维护经济安全等方面,都有日益增加的重大共同利益。即使在双方摩擦激烈的能源问题上,也存在着重大的共同利益。当前,中日两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合作双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关于稳定、改善与发展中日关系的思路、目标与建设
在分析两国关系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双方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以及寻找共同战略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稳定、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我提出以下思路、目标与建议:
(一)在近期,应以最大努力,制止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的状况,使中日关系逐步趋向稳定。
面对当前两国政治关系严重困难的局面,要把避免经济合作出现滑坡,两国关系由「政冷经热」向「政冷经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应坚持「政经分离」的原则,尽量减少政治因素对经济合作的消极影响。【九】在政治上,则应设法逐步打破两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僵局,为早日恢复两国首脑及高层互访创造条件。在此问题上,「解铃还需系铃人」,日本政治家应有政治判断和采取主动。在两国高层交往得到恢复之前,中日要努力保持加强其他层次的双边交往,坚持在多边领域的合作,更要加强双方的民间交流。其中,适时恢复双方关于解决东海问题的磋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中期,双方应通过一系列努力,逐步化解分歧,加强合作,使两国关系逐渐走出「不适期」,进入不断改善和稳定发展的轨道。
在两国关系基本得到稳定以后,双方应争取首先在东海共同开发问题取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东海划界和其他相关问题。在历史问题上,双方要共同落实关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使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消极影响逐步下降,使两国民间感情逐步趋向好转。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将为建立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架构做出积极努力,希望日本对此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在加强合作方面,双方应全力扩展经济合作,将某些因政治关系和民间感情恶化而处于停滞状态的重大项目推向前进,并切实加强双方在十加三和建立东亚共同体方面的合作。双方还应大力加强在非传统安全上的合作,致力于东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并通过中日关系的大改善,促使中美日三边关系朝着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方向发展。总之,这将是一个「增信释疑」的过程,一个逐步化解分歧、加强合作的过程,是中日两国在廿一世纪走向互利双赢的必经之途。
(三)在远期,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期努力,双方真正建立起世代友好合作的睦邻伙伴关系,实现中日两大国在东亚互利双赢的目标,共同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实现这一目标很不容易,但却值得两国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为此,最重要的是中日两国都坚持定和平发展的道路,决不称霸。同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进展;台海两岸现或趋向和平统一;中日在历史观上的分歧明显缩小,「超越历史」成为现实;钓鱼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两国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关系协调发展;双边关系……在此基础上,中日关系遇进一个互利双赢的新时代。
为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双方应共同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与行动:
第一,全面宣传中日三个重要政治文件所奠定的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十】真正将之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指针。
第二,向两国人民广泛宣传中日两国几代领导人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论述。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所提出的:日本人民是伟大的民族,日本人民是中华人民的朋友;战争的责任在少数日本军国主义者而不在日本人民,日本人民同样是受害者;对过去的事已经道歉了,就让它过去吧,中日两国应向前看;中日两国有两千年的友好历史,不幸的历史只是其中的一小段;在日本想复活军国主义的只是极少数人,日本大多数人是反对这种倾向的;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是符合两国人民查利益的,它不仅百年十计,而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对日本一小撮破坏中日关系的人,对他们的最好回答就是更努力地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任何轻视和低估发展中日长期友好合作事业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缺乏远见的,错误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定要从战略和长远的观点来处理中日关系。这些精辟的观点言简意赅,含有大智慧、大道理。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应该真正将其体现在处理两国关系的实践中。
第三,充分认识民族主义双刃剑的作用,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其中,特别是要努力改变较长时期以来双方传媒都存在的相互「报忧不报喜」的状况,逐步形成有利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舆论环境。
第四,双方应尽快就海上军事安全进行磋商,并着手建立与完善中日间的危机管理机制。当前特别要防止双方在东海发生「擦枪走火」。
第五,保持和不断加强中日战略对话,就台湾、历史、能源、双方军事力量发展、地区安全、经济合作、联合国改革、两国的发展方向(中国和平崛起、日本做正常国家与政治大国)等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对话,并努力开展中日间其他对话和第二轨道对话,增信释疑,加强合作,控制分歧。
我坚信,只要中日两国领导人有战略远见,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廿一世纪中日关系的前景应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
注释:
【一】主要指中国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或「走军事大国道路」的担心与日本流行的「中国威胁论」。
【二】在二○○一年小泉首相道次参拜靖国神社后,中国曾邀请小泉访华,希望他放弃这一错误做法。此后,由于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两国首脑互访被迫中断,至二○○五年已达四年之久。
【三】长期以来,美国对中韩两国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争议一直采取不介入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的错误行为。二○○五年以来,美国的态度出现了一点儿积极的变化。十月,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三国历史学家可共同进行历史研究。同月,《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对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提出批评。
【四】军国主义有其特定的内涵,系指对外扩张掠夺、使国家机器全面军事化的一整套黩武思想、政策和制度。
【五】「中日复交三原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
【六】日本的一些政治势力认为,如果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不仅将使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大大增强,而且将使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为中国所控制,因而对日本十分不利;只有长期保持海峡两岸不战不和的状态,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这种战略考虑虽未见诸日本公开表述的官方政策,但在日本研究机构的报告及日本右翼的宣传中屡见不鲜。
【七】中国在东海进行的开发,即使根据日本单方面主张的所谓「中间线」,仍位于无争议区,日本对此做出强烈反应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八】主要表现是:「五五体制」瓦解,政治、社会全面趋向保守;内外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要求彻底摆脱战败国阴影,做「正常国家」;获得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政治大国、甚至军事大国地位。
【九】邓小平曾提出,在对外关系上,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而非计较历史恩怨、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
【十】主要有五条:第一,正视和正确认识历史;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第四,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第五,双方都不谋求地区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建立霸权。「求同存异」则是贯穿三个政治文件始终的一条红线。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