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大厅,矿井巷道形状的屋顶和拱门设计,大冶铁矿的“白领矿工”们在这个废弃汽修厂改造的智能管控中心里,指挥着井下各项作业。邹志国说,以前下井,常年与漫天灰尘、轰隆隆的破碎机声为伴,身体上受影响,心理上也得过几道关。2021年,他们经过培训重新上岗,“灰领”变“白领”,坐在大厅里“一键操盘”矿山运行。
73岁的吴方起是大冶铁矿退休职工。他告诉记者,从露天采矿到地下深采,从住草棚、睡枕木到“几块石头夹块肉”,自己在矿山一辈子,深知矿山工作环境苦、脏、累、险,后来儿子也下井,更是每天提心吊胆。直到“公司开放日”,老矿工们来到智能中心参观,看到“新矿工”们的工作环境,心底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老人说:“这才是体面的矿工。”
“百年铁矿”开始智能化开采,“百年工厂”也在实现数字化生产。大冶特钢460钢管厂集控室,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显示着每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生产状况、生产数据和设备情况。厂长张红军介绍,利用可视化的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工人们在集控室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端的动态感知和精准控制。
热轧车间里,每一根钢管从原料到成品全都在工人远程控制下完成,最后由一位“验货机器人”进行打码。如果不是集控室外广场上高高伫立的张之洞、盛宣怀铜像,很难将它们和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厂联系在一起。
千年炉火不熄,百年工厂焕新。黄石市市长吴之凌说,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永久性会址,黄石这座矿冶之城正以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生产为抓手,通过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赋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制造之城”向“智造之城”跃升。
转型是这座城市的力量,创新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历史上,从冶铜到冶铁的转型,就决定了这里的生生不息。研究表明,铜绿山冶铸方面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国铁器的发展,这里出土的炼铜炉稍加改进,炉内温度达到熔炼铁矿石条件时,就可炼出生铁。
两晋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炒钢法、百炼钢法等冶炼新法在这里普遍施行。从黄石地区出土的斧、锄、凿等农具,刀、剑、矛、矢等兵器,可以看出“以锻代铸”“百炼成钢”的工艺转型和技术创新。这里还出现带有花纹的花纹钢,表现出冶铸技艺的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