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2:33:56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有土德之瑞且活动于黄土高原一带,故号黄帝,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传说中,黄帝集人、神于一体。如在《山海经》等古书中,黄帝食玉膏、种玉荣,淳化鸟兽虫蛾,可令天女止雨等。轩辕庙中的“黄帝脚印石”延续了此类想象——青石之上,黄帝的脚印长达62厘米,近一般人的三倍大。

  “《史记》载黄帝一生: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郭婵说,“后人感念黄帝毕生开山辟道,历经艰辛,雕刻巨型脚印,以示纪念。”

  过了碑亭,便是“人文初祖”大殿,这里曾是轩辕庙中祭祀黄帝的正殿,正中供奉着轩辕黄帝的全身线性浮雕像。此像以山东武梁祠东汉画像石为蓝本,采用墨玉雕刻而成,高3.9米,重11吨。像中的黄帝步履向东,左手前指,又回首西望,神情专注,衣冠简朴,仿佛正率领远古先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作为“修德化民”使“诸侯归之”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在位期间,制衣冠,造舟车,教蚕桑,吹律定姓,播百谷草木,并任贤为用,“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其史仓颉,又取像鸟迹,始作文字”,与其臣民一起开启了华夏悠悠五千年之文明史。

  自春秋战国以降,黄帝因有圣德,使“民安居”,使“万国和”,逐渐成为“高山仰止”的华夏民族精神文化符号,曹植赞黄帝“氏云名官,功冠五列”,李白曾幻想“从风纵体登鸾车……侍轩辕”,梁启超称黄帝“考文教算明历元”,“山河锦绣烂其明”,孙中山更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之语称赞黄帝之盖世功勋。

  “后世普遍认为黄帝是有德之人。一是黄帝通过发展生产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家可居,这是有功德;另外他统一部落,草创制度,让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这是彰明德。”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说,“黄帝时代,中华文明确实在物质、精神和政治发展上都取得了奠基性的成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