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2:33:56


 

  作为晚清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一生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表达思念故乡、怀念先祖之情。他曾写诗感叹“人生亦有祖,谁非炎黄孙?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在诗作《题沧海遗民台阳诗话》中,他写下了“埋碧可怜黄帝裔,杀青谁做素王臣。请将风雅传忠义,斑管重回故国春”的感人诗句。

  丘逢甲至死都未等到台湾光复,但“我本轩辕一点血,愿做黄陵几抔土”的寻根故事,却一直绵延不绝,弥香至今。矗立在轩辕庙中的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曾见证了一段跨越60年“运程万里不辞远,心香一柱祭黄陵”的寻亲历程。

  1946年,台湾光复一周年之际,诸多饱受“骨肉分离之情”的台湾知名人士,自发组织了“台湾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开展拜谒黄帝陵等寻根活动。在前往黄陵途中,因为连日暴雨,道路阻隔,当年9月12日,致敬团只好在陕西耀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举行遥祭黄帝陵仪式,随后成员们不得不抱憾而归。

  60年后的2006年,当年致敬团成员的子孙后辈,为了却父辈们的心愿,再一次来到黄帝陵前。他们选择9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于黄帝陵前恭读了当年父辈们写下的祭文,并将祭文刻碑立于轩辕庙内。

  “向往故园,日夜祈救。八年战争,民族更生……察功族德,日月光明。时将周岁,特向告祭……桥山苍苍,河渭汤汤,千秋远祖,尚其来飨”,祭文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台湾同胞浓浓的家国情缘。

  黄陵祖上松柏老,枝枝蔓蔓皆同胞。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的祖陵,黄帝陵已成为无数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之地,也见证着很多“远方游子跪桥陵,泪眼苍茫暮霭轻”的祭陵故事。

  桥山脚下中华始祖堂中展出的一张照片定格了另一个寻根故事。“1988年,两岸隔绝状态结束不久,台湾老兵组成的探亲团踏上大陆后直奔黄帝陵,他们手持祭文,肃穆而立,胸前印着的‘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等字样,把从台湾带来的日月潭泉水、阿里山泥土等祭品供奉在始祖陵前,饱含热泪读完祭文。”中华始祖堂讲解员杨红莉说,“离开时,探亲团还带上了黄帝陵故土返回台湾,以慰思乡之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