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洲际远航船队航海技术的先进来说,郑和船队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以航海图和海洋科学知识为依据,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是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这种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指南针与看星斗及水罗盘定向相结合的航海定向方法,使其船队能够在茫茫的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二)郑和洲际远航开启了全球化进程
郑和船队洲际远航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标志着全球化进程的开始。郑和洲际远航不仅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而且最早探索了连接全球的海上航线,为后来欧洲国家的探险家从海上到达美洲、亚洲、大洋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地图。
郑和船队在远航中给沿途各国送去了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与当地政权和居民交换香料和其他特产甚至奇珍异兽。虽然这种朝贡贸易还不是一种真正的市场贸易,但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后欧洲国家的探险家从海上到达美洲、亚洲、大洋洲,是为了掠夺当地财产和建立殖民地。这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虽然因为后来明清两朝由于沿海倭寇侵扰等原因实行一些海禁政策,中断了郑和船队洲际远航开启的中国式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清两朝也再也没有进行这么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但郑和船队的洲际航行为其后的全球贸易积累了很多经验,打通了对外贸易的航线。欧洲国家之后在建立美洲等殖民地的基础上与明朝进行贸易时,也是通过这些航线来到中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占领美洲后,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平均每年从美洲掠夺走5500千克白银、2900千克黄金。该两国通过在美洲的掠夺,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和贵族从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购买奢侈品供自己享受。中国当时对外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属于奢侈品。西班牙和葡萄牙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使明朝虽然处于部分闭关锁国的状态,还是获得了世界上80%左右的白银。这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高潮,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而这些是与郑和船队洲际远航分不开的,因此郑和远航才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开端。
(三)郑和船队洲际远航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郑和是中国古代航海文明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力推动者。郑和洲际远航使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发展到巅峰,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明朝初年,统治者藉助怀柔的方式实现了对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在这一背景下,郑和奉命下西洋,掀开了我国对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郑和下西洋冲破了国门的界限,显示从海上走向世界的决心。柏杨先生曾评价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与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38〕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曾经说过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航行”。〔39〕有诸多的必然因素共同促成了郑和洲际远航的壮举和成功。从全球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郑和洲际远航应该说是开辟了世界航海历史上的新纪元。
郑和洲际远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虽然从明成祖的本意来说是希望宣扬大明王朝的国威。
首先,促进了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郑和七下西洋对于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包括儒家经典思想在内的中国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在沿途各国和地区得到广泛传播。所经过国家的文化体系受到中国高雅文化和俗文化包括酒文化、茶文化等一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得到了很大促进。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到达过的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与当地人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外界的认识和瞭解。同时,郑和还将中国的礼仪文化、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海外,让更多的人瞭解和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促进了外来文化的在华传播。郑和七下西洋还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为中外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远洋航海活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郑和率领的船队穿越了印度洋,到达了非洲东岸的交趾、马六甲、锡兰、印度、阿拉伯等地,甚至到达大西洋和美洲,促进了中国与当时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外来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锡兰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拉伯和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也通过郑和船队传入中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外来文化的在华传播,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打下了基础。
郑和洲际远航代表了中国古代航海文明的巅峰,这一壮举有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和历史选择的必然性。郑和具有多重宗教信仰的背景,其中妈祖信仰这种起源于民间的信俗文化对郑和的航海经历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同时郑和下西洋对妈祖文化的海内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郑和特别对妈祖崇拜有加。陈治政说:“郑和航行前都要前往天妃宫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官兵登船后要奉献仙师酒,念祝文,船中供奉天妃,昼夜香火不断,各船专设司香一名,每天清晨带领船员向天妃娘娘行顶礼。”〔40〕如此计算,每只船上都配备专司香火的人员,则祭祀妈祖的专职人员总数是十分可观的。
郑和具备多元的宗教信仰,瞭解各教的教义礼仪等知识,十分有利于外交,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这应也是朱棣选郑和为钦差大臣的重要原因之一。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九日,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时迎请了佛牙。“神圣佛牙”具有收服民心、宣示“君权神授”的意义,因此可以说,明成祖迎请佛牙也有显示自己具有法统地位的用意。
郑和洲际远航宣扬了中国古代海洋观。郑和七下西洋实行的是互相尊重、公平贸易,秉持的是强不欺弱、众不欺寡的中国传统观。但遇到强欺弱,就会申张正义。在28年的对外航海中,中国没有侵占别国的领土,表明世界和平是和平外交得来的,而不能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通过掠夺与杀戮或侵占领土来获得。郑和洲际远航宣扬了和谐海洋、共同发展的中国海洋观,这也是区别于西方海洋观的一个根本特征。
三、对郑和洲际远航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对郑和洲际远航已经有许多研究,但还有许多真相没有探明或考证。进入新时代,中国学者站在对郑和洲际远航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上,必须包容各种观点的探索,多去国外进行现场考证,鼓励世界各国各种专业背景的专家参与研究。这样才能将郑和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对郑和洲际远航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感召力。
(一)对郑和洲际远航研究应该包容各种观点的探索
研究郑和远航的历史是一项复杂而有争议的任务,因为不同的历史学家和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因此,包容各种观点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研究郑和船队洲际远航时包容各种观点的探索,才能够获得更全面、准确和客观的认识。
其一,包容各种观点的探索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如果我们只关注一种观点或者只追求某种结论,可能会导致学术争执和分裂,这幷不利于学术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就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学术进步。
其二,包容各种观点的探索可以使我们在研究历史事件时能从各个角度更好地去理解。历史事件往往非常复杂,有时候甚至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解读。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其三,包容各种观点的探索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认知多样性。郑和的远航历史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这段历史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认知多样性。如果我们只关注单一的观点或者只看待自己的文化背景,就会限制我们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背景,就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认知多样性。
郑和研究必须以史实和考证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不同的观点应该允许提出和辩论。允许他人有不同的观点,是对对方的最大尊重。理越辩越明,辩论可以逐渐统一认识。例如,近年来,一些学者对郑和船队洲际远航到达美洲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在史料和考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观点,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印证。对这些研究应该加以鼓励。
要让郑和研究和真理探索过程变得更加包容,鼓励公开表达观点,幷尊重其他人的意见,避免没有充分证据就批评他人的观点。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尊重每个人的观点,不因自己的观点而打击他人,保持公平的态度。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不去压制他人的观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拉锯战。
(二)对郑和洲际远航研究应该去国外进行现场考证
首先,这是因为郑和洲际远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国外。郑和远航的主要航线是从中国出发,经过和到达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美洲等地,因此,研究郑和远航需要去这些国家进行实地考证。
其次,这是因为国外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丰富。国外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中收藏有许多与郑和远航相关的历史文物和文献,如航海图、日记、史书等,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资料和参考。
第三,这是因为需要增加对相关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瞭解。郑和远航经过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如苏门答腊的马来文化、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等,深入瞭解当地文化和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人物的行为。
第四,这是因为实地考察可以发现新的线索。实地考证一些历史遗址和遗迹,可能会发现新的历史线索,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瞭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
因此,研究郑和洲际远航应该进行现场考证,以便更加全面深入地瞭解这段历史。迄今为止,在其他国家已经发现一些可能是郑和船队洲际远航留下的物证。例如,在佛得角群岛简尼拉海岸附近有一块约3米高的石碑,与郑和船队在太仓立的石碑和在斯里兰卡南部栋德拉角立的石碑非常相似。现有表面铭文是中世纪葡萄牙文,但下面有更多的字迹,其中有的字经过辨认是印度喀拉拉邦的马拉雅拉姆语。郑和船队在海外立碑时为了使当地人能读懂,通常碑上铭文使用几种语言。佛得角群岛这块石碑的铭文非常可能使用了汉语、马拉雅拉姆语等语言。由于苔藓的附着和石碑风化侵蚀严重,加上近些年乱刻乱画损坏外观,已经很难辨认下面的字迹。应该尽快派专家去当地对该石碑进行抢救性考证,以证实是否是郑和船队留下的。如果能够证实,将证明当年郑和船队一支分遣队曾绕过好望角进入南大西洋,幷到达佛得角群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