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记者专访张亚中教授。(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
张亚中表示,目前两岸三党对于两岸关系的政治论述完全不同。主要来说,北京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民党主张“一国两区”,其中“一国”是指“中华民国”,民进党主张“一边一国”。这三种主张的本质与内涵各有不同,与两岸和平发展期应有的政治关系或特殊政治安排均有距离。
张亚中表示,在性质上,北京所主张的“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后的两岸政治安排,而不是统一前的政治安排。目前是两岸和平发展期,北京官方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两岸政治定位论述,往往仅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作原则性与开放性的表述。
北京虽然认为他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讨论空间,但是台湾的国、民两党对于“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这般话有着不信任与不安全感。由于大陆在国际间相较于台湾为强势,“一个中国”的话语权几乎都掌握在北京手里,“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似乎也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经过李扁十余年的执政,“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这种合乎“中华民国宪法”,也是国统纲领所再次宣示立场的说法,已经不是台湾的主流。因而,“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的说法,在某些人眼中像是一个请君入瓮的统战说法。这也是马英九在大选前,对于两岸和平协议提出“公投说”、“十大保证说”的理由,以向人民保证他不会出卖台湾利益。
张亚中表示,相对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曾经是个统一论述,本质上,“一国两区”并不处理两岸未来性的问题,而是台北方面规范两岸交流互动时的法域概念。“一国两区”原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主张。“一国两区”的“一国”是指“中华民国”,“两区”是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这个“两岸分治”的概念是为了解决台湾动员勘乱时期结束,而承认中共在中国大陆的治权。由于仍然坚持主权涵盖全中国,因此当时“两岸分治”的主张仍是“统”的概念下的政策规范。
但是“两岸分治”的概念,从1994年开始,在论述上已经开始被“一族两国”的分离概念取代,1999年李登辉提出“特殊国与国”,2002年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后,“两岸分治”已经成为“两岸分离”的代名词。马英九在2008年执政以后,虽然重拾“九二共识”与“两岸分治”,但是也提出“不统、不独”的主张,使得国民党对两岸政治定位在“两岸分治”与“两岸分离”之间摆荡,“维持现状”,或“永久维持现状”是国民党的主流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