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观察 ->> 中评社专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时代中国和平统一进程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8-07-22 00:12:56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实现国家统一,但越是接近目标,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越大,越要有忧患意识,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
  中评社╱题:新时代中国和平统一进程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作者:朱卫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者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推进中国统一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越了近现代以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完成国家统一的案例。因此,越是胜利在望,越是要清醒谨慎,越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始终高度警觉、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未来两岸关系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包括:一是,不能彻底排除“法理台独”的风险。要特别警惕在特定背景下,民进党误判形势藉修法变更两岸政治定位,或声请涉主权议题的“释宪”,甚至“实质修宪”,彻底“废省”,去除“增修条文”中的“统一”字样,废除“一国两区”定位相关条文等。二是,修改“公投法”,强行将领土变更、“修宪”等涉主权的敏感议题纳入。其后在外部势力的默许纵容下,择机举行全岛性的“统独议题”公投,挟民意抗统,迫大陆摊牌。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业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面对前途光明、道路坎坷的统一进程和对台工作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会越大;越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始终保持战略信心和定力,全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大局,全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朝着中国统一的方向前进。

  本文立足于中长期的战略视角和底线思维的角度,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大陆在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作出前瞻性预判,并就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谈谈个人粗浅的思考。

  一、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统一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预判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提醒国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①他还多次告诫:“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②“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③自1949年迄今69年的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史表明,解决台湾问题、推进中国统一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越了近现代以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完成国家统一的案例。因此,越是胜利在望,越是要清醒谨慎,越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始终高度警觉、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

  从中长期的战略视角预判,未来中国大陆在推进两岸统一历史进程中主要有两大风险挑战:

  (一)岛内因素:最大风险是“台独”政权长期全面执政带来的重大挑战

  台湾问题与朝韩统一和两德统一一个重要不同点在于,他们没有朝独、韩独和德独的问题。两岸统一首先就是要防范和遏制“台独”威胁的问题。只有彻底遏制住“台独”摊牌的风险,和平统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时与势并不站在“台独”一边。

  从风险源预判,有三种情况的“台独”冒进需要防范:一是,在野民间性质的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如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台独”活动,此类活动若没有执政当局的配合翻不起大浪;二是,“台独”势力执政但无法控制“立法院”,此类情况下“台独”政权有心无力,其冒进挑衅会受到较大牵制,但其利用执政资源所进行的“渐进式台独”危害深重;三是,“台独”政权全面执政,这是真正会对两岸统一进程构成挑战、形成威胁、需要严加管控的状况,即,“台独”政权全面执政甚至在相当长一个阶段执政所带来的重大风险。其要害在于,他们是运用整个政权的力量和资源“抗统求独”。由于在岛内缺乏在野力量的有效制衡,其对台湾主流民意的“台独”塑造危害深远,会大大增加统一的复杂性和难度。

  从目前民进党、蔡英文的执政状况看,大陆正在经历这一特殊的风险阶段。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正在对两岸和平统一构成重大现实威胁。当下的民进党一党独霸,全面施政,蛮横推行“台独”路线,使得两岸对抗僵局不仅难以打破,而且呈固化升级的趋势。蔡英文当局不仅具有搞“台独”的意愿和需求,更有搞“台独”冒进的能力和条件。蔡当局现在只是迫于各种压力暂时推行所谓“务实台独”路线,未来是继续采取柔性策略还是激进做法,主要看其政治需要和内外条件。不排除民进党当局在特定条件下野心幻想膨胀、错估形势导致“台独”风险升级失控、两岸被迫提前摊牌的可能性。

  尤其是,一旦2020年民进党再度执政,甚至2024年继续执政,届时岛内统“独”力量对比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在“台独”政权长期灌输教化下,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和民意趋向都将可能发生对中国统一愈益不利的消极变化,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当然,理论上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在大陆强有力的对台政策推动下,民进党当局内外交困、难以为继,被迫调整两岸政策与大陆进行和谈的可能性。

  从风险点预判,立足于防患未然,未来两岸关系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包括:一是,不能彻底排除“法理台独”的风险。要特别警惕在特定背景下,民进党误判形势藉修法变更两岸政治定位,或声请涉主权议题的“释宪”,甚至“实质修宪”,彻底“废省”,去除“增修条文”中的“统一”字样,废除“一国两区”定位相关条文等。二是,修改“公投法”,强行将领土变更、“修宪”等涉主权的敏感议题纳入。后在外部势力的默许纵容下,择机举行全岛性的“统独议题”公投,挟民意抗统,迫大陆摊牌。

  总之,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对两岸统一而言,一个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党在台执政乃至长期执政,两岸关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将远远小于“台独”政权在台执政所带来的冲击,两岸和平统一的难度也将大大减小。

  (二)外部因素:最大风险是美错估形势全力“以台制华”带来的重大挑战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产生、发展乃至久拖未决扮演着十分消极的角色,也是实现两岸统一最重要的外部障碍;从现实角度看,美国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构成了最大的现实干扰;从未来角度看,美国仍是唯一有力量且同时可能存在动机对中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进行战略遏制的国家。

  历史经验显示,美国会否打“台湾牌”、什么时候以多大的力度打这张牌,取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取决于中美力量对比和中美关系的状况,台湾则一直处于被动的“棋子”的地位。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发展中也始终是一项损害互信、干扰合作的负资产。早期台湾问题是中美敌对的症结,没有美国插手干涉就没有台湾问题;中美建交时,它又成为中美和解的障碍;冷战结束后,它变成美对华实施“分化西化”战略的工具。此后李登辉、陈水扁主政台湾20年,大搞“台独”导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动荡,台湾问题又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台湾问题仍然是美“以台制华”和维护其国家利益的一张“王牌”。

  预计,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美国将一直是中国统一和民族复兴无法绕开的最大外部因素,中美关系前景如何,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中国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④,“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⑤。”中美双方只要都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共识,就不难找到求同存异、长期和平共处共荣的途径,就能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开创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消极作用就能够得到有效管控,也有可能由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果如是,这在实质上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但是,我们绝不能一厢情愿,应清醒地看到,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之所以波澜起伏,潮起潮落,其本质是中美之间还存在很多根本性的差异和分歧,中美之所以缺乏战略互信,是由于双方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并且不时凸显。预计,未来不论是“新型大国关系”还是“修昔底德陷阱”,中美都将是全球格局内最主要的角力对象,美国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的力度势将进一步强化。在中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未来一旦美国决策层错估形势、高估自己、低估中国,一意孤行引发美中对抗升级失控,不排除美国公然踩踏大陆对台政策红线的可能性。倘若此,这势将刺激和纵容岛内“台独”势力及其冒进挑衅活动,在“台独”政权的呼应配合下,美日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空间、机会和力度也将进一步增大。

  综合预判,尽管美国未来不会放弃打“台湾牌”迟滞和阻挠中国统一,但是,对于上述理论假设的状况,即,美国主动为了“台独”或者因为“台独”挑衅被拖下水而不惜代价与中国全面对抗摊牌的可能性并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面对视台湾为核心利益的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绝不愿承担也承担不起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