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经济为何与大陆脱不了钩
http://www.CRNTT.com   2021-09-12 00:13:22


表1:过去5年两岸贸易情形(依中国大陆海关统计)
表2:过去5年台湾和东协国家贸易情形(依台湾海关统计)
表3:过去5年中国大陆和东协国家贸易情形(依中国大陆海关统计)
 
  那么,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又有什么样的执行成效呢?我们藉三个图表来做说明。表1告诉我们,蔡英文在台湾主政5年多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并没有因为“新南向政策”而受到任何压抑,年年都有显着的成长。台湾对大陆(含香港)的出口从2016年的1392.2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006.6亿美元;进口从403.7亿美元增加到601.4亿美元;顺差从988.5亿美元增加到1405.2亿美元。这5年来,台湾从两岸贸易享受到的顺差,对于台湾GDP的贡献率都在18%以上,少了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挹注的活水动能,台湾不晓得会沦落到什么样的局面。

  表1:过去5年两岸贸易情形(依中国大陆海关统计)

  表2:过去5年台湾和东协国家贸易情形(依台湾海关统计)

  表3:过去5年中国大陆和东协国家贸易情形(依中国大陆海关统计)

  再来看看“新南向政策”的执行成效。表2告诉我们,过去5年来,除了2017年相较于2016年台湾对东协国家的贸易有较明显的出口增长之外,其余年份的变化并不大。以出口情形来说,从2018年以来,甚至于连续3年都是衰退的,以致于台湾对东协国家的贸易顺差跟着减少,其对台湾GDP的贡献当然更远逊于两岸贸易给台湾带来的好处。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南向政策”的执行成效不彰,尤其是和两岸经贸往来的情形对比起来,很明显的事实是,想要透过“新南向政策”来“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是完全失败了。难怪蔡英文第一任就职演说大肆宣扬的重点政策,到了第二任就职演说时,祗说:“我们持续推动新南向政策的同时,也会积极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市场,鼓励厂商前往布局,为产业的国际合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不再强调要透过“新南向政策”来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时期里,当许多厂商由中国大陆迁移到东南亚的结果,并没有切断它们和大陆市场的往来,反而是带动了供应链和生产网络由中国大陆往东协国家延伸扩大,使得中国大陆和东协国家的经贸往来越来越热络。2016年之时,中国大陆对东协10国出口2560亿美元,进口1962亿美元,总额4522亿美元。到了2020年,中国大陆对东协10国出口3837亿美元,进口3009亿美元,总额6846亿美元。5年下来贸易总额增长幅度达到51%,比同一期间两岸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45%还来得大,也就是说中国大陆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成果不仅比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好得太多,甚至于超过了两岸经贸往来增长的表现,这项事实更对照出“新南向政策”的疲弱乏力。

  以上说明告诉我们,无论是李登辉的“戒急用忍”、陈水扁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或是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这些想要对大陆搞经济脱钩的动作,结果都是成效不彰甚至于和政策目标背道而驰的。那么为什么搞来搞去,台湾的产业发展和经贸出路就是绕不开大陆市场呢?以下做进一步的分析。

  三、为什么台湾产业发展和经贸出路绕不开大陆市场

  全球化的潮流是促成两岸经贸往来最主要的动力,在全球化的潮流下,19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自由贸易的扩大加深,基于比较优势而来的成本效益考量,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产品被分割为细片化的工序和零部件,分散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和组装,形成了供应链上产业内乃至于产品内的跨境组合。跨境供应链兴起则带动了以中间财或零部件为主的跨境贸易,海峡两岸的产业发展和经贸往来就是在这个大脉动之下推进。

  从跨境供应链的运行来看两岸的产业发展和经贸往来,很清楚的是,受到先天条件约束和后天形势推移的影响,台湾许多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须与大陆市场连结才能突显岀来。这些影响因素在先天条件方面包括了地理距离、语言文化和市场规模;在后天形势方面则包括要素互补、路径依赖和经济增长。

  地理距离。产品供应链组合的考量之一是运输成本,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虽然降低了金流和信息流等非实体生产要素的传递成本,但是,人流和物流等实体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仍然是成本效益和竞争优势上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台湾的地理位置就在大陆东南一隅,和大陆祗隔着一道海峡,环顾台湾周遭,其他经济体与台湾的距离都远大于大陆,所以,和大陆(尤其是沿海地区)进行供应链的串联,是可以节省运输成本的。同时,近年来大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突飞猛进,所以,不仅是地理距离使得两岸之间空运和海运的成本相对较低,大陆内陆交通的便捷也降低了两岸生产要素往来的运输成本,彰显出大陆作为投资和贸易对象的竞争力。

  语言文化。产品供应链组合的另外一个考量是交易成本,很清楚的事实是,无论是做生意或者人际交往,和语言文化相同的人打交道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乃至于金钱,比起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总是要省时、省力、省钱。对于台商尤其是语言能力较弱和可用资源较少的中小企业来说,前进大陆市场的交易成本通常低于其他的市场。对于台商尤其是语文能力较弱和可用资源较少的中小企业来说,同文同种的大陆市场当然是比较容易打交道、交易成本较低的投资环境。

  市场规模。中国大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型经济体,人口数量是台湾的大约60倍,改革开放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得以释放,祗要善用大陆的市场规模和丰沛的要素供应,就有机会把生意做大做强。相对来说,台湾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市场纵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必须开拓海外市场或将产品打进跨境供应链中,才能把规模做大。就此而言,市场规模庞大,要素供应丰沛的大陆,自然对于台商对外投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以上先天条件形成的约束力量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台湾产业发展和经贸往来最佳的合作伙伴是中国大陆,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大陆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的程度低,海峡两岸之间的往来更少,双方的生产要素无法顺畅交换,比较优势和成本效益法则无从铺开。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邓小平南巡以来,大陆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程度不断提升,同时,蒋经国开放台湾民众返乡探亲,让两岸生产要素的交换有了突破口,比较优势和成本效益法则逐渐串联起两岸之间的要素交换需求,台商涌进大陆就成了自然的趋势。此一趋势不仅受到前述先天条件的导引,更因为后天形势的推移,如要素互补需求、路径依赖效应和经济增长动能而波澜壮阔。

  要素互补。中国大陆具有市场规模庞大、要素供应丰沛的先天优势,在此种先天优势的基盘上,祗要能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循着比较优势和成本效益的法则发展产业,许多产业就能达到必要的经济规模,具有市场竞争力,生存发展得红红火火。产业蓬勃发展,经济迅速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之余,大陆不仅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各种生产要素或生产配套条件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具有高度要素互补性的投资环境,并在许多产品供应链的串联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此的投资环境对于一水之隔的台湾来说,当然是极具吸引力的。

  路径依赖。除了市场规模庞大、要素供应丰沛、产业体系完整、要素质量提升之外,多年以来,中国大陆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市场机能、吸纳全球养分,逐渐占领许多产品供应链的关键位置,积累出“世界工厂”的强大实力与磁吸作用。这个“世界工厂”聚拢了众多厂商,形成了许多产业聚落,并且产生了“路径依赖”效应。这种长年积累出来的路径依赖效应不是其他国家能轻易复制的,许多进入大陆市场的外资企业,包括台商,都受到这种路径依赖效应的约束,不会轻言离开这个可以优势互补并具有成本效益竞争力的市场。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陆实现了超过9%的GDP年均增长速度,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下滑的趋势,但仍然在国际间,特别是大型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历经2008年金融海啸洗礼,从2010年开始迄今,中国大陆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都不低于30%,大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总和。今天的中国大陆不仅是“世界工厂”,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扩大胃纳量的“世界市场”,庞大的动能活水和市场机遇,再加上前述各种先天条件和后天形势的约束与推移,自然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台湾的产业发展和经贸出路。

  肆、美国围堵和新冠肺炎带来的新形势

  展望未来的两岸经贸关系,我们必须审视两个重要的变数或脉动,第一是美国重新定位美中关系,展开了围堵中国大陆成长发展的长期战略;第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和国际政经情势。

  美中关系丕变始于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的时代。特朗普就任之后,于2017年12月18日发布任内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地将中国大陆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强权”(revisionist power),认为中国大陆正在运用经济的诱因与惩罚以及隐含的军事威胁,促使其他国家屈从于其政治与安全目标,所以,要推动“印太战略”,联合印度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围堵中国大陆扩张,主要的手段就是贸易战和科技战,开始对中国大陆输入美国的产品大幅增加关税;同时,禁止美国高科技公司乃至于含有一定比例美国元素的外国公司与中国大陆企业有生意往来;另外,还要求有些已经在美国挂牌的中资企业退出美国股市。

  在对中国大陆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的同时,美国当然不会忘记玩玩台湾这颗棋子,打打“台湾牌”。2020年9月美国在台协会邀请了台湾的经贸部门、欧洲经贸办事处和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共同举办了“重组供应链:促进理念相近伙伴间之韧性论坛”,说是要鼓励理念相近的经济体携手打造不包含中国大陆市场的供应链网络,想要拉台湾选边站队,加入美国围堵中国大陆成长发展的队伍。

  拜登上任后,不仅没有如许多人原先预期的对大陆的围堵动作松绑,反而加码串联美国的盟友,想要建立围堵中国大陆的同盟战线,并且更用力地打“台湾牌”。除了不断声明台湾在西太平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还表示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若盘石”,会继续出售武器给台湾,增强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希望台海能够维持和平稳定。同时,恢复停摆了将近5年的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的协商谈判。这些动作让原先就很僵冷的两岸关系更是雪上加霜,但是,是否会连带造成两岸经贸往来的衰退呢?

  除了美国“挺台反中”的动作之外,另外一个影响两岸经贸往来乃至于国际政经情势的重大变数则是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许多生产、社交乃至于日常活动停止,加上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封城和封锁边境,造成人流和物流大幅下降,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事实上,从2008年金融海啸涌现以来,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就处于复苏迟缓的状态中。2008年至2018年,世界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从52.86%的历史顶峰持续下滑至45.8%,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相应地从15%下跌至3%。2019年全球货物的贸易量更较2018年下降了0.1%,显示了世界贸易持续衰退,新冠肺炎疫情当然更让2020年的情势充满变数。

  新冠肺炎是从中国大陆的武汉爆发,大陆官方采取严格的封城、封省因应措施,曾经一度对于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使得2020年第一季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率下滑至-6.8%。“世界工厂”的中国大陆局部生产活动停止,使得许多供应链中断,造成了世界性恐慌。

  不过,后续发展则跌破了许多人眼镜。中国大陆在疫情防治的表现上十分杰出,政府展现效能,民间充分配合,很快地控制住了疫情,有序地恢复生产,稳健地迈向复苏。因而使得第二季的经济成长率转为正的3.2%,第三季更提高至4.9%,最后达到全年2.3%的正成长,成为G20成员当中,唯一能够维持正成长的经济体。相较于疫情在美国和欧洲失控式地蔓延,中国大陆管控疫情的能力让许多外资企业重拾对中国大陆投资环境的信心,把供应链移出中国大陆的声音很快地消沉了下来。

  同一时期里,台湾在防疫工作和经济发展上也有相当好的表现,全年经济成长率达到了3.1%。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相对亮丽的成就,其主要的动能是来自于两岸贸易。有如表1显示的,相较于2019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增加了16%,占台湾整体出口的比重达到了43%的历史高峰,顺差为1405亿,贡献了台湾GDP总量的21%。换句话说,2020年台湾号称已开发国家或2千万以上人口经济体最佳表现的经济成长率,乃是拜两岸贸易所赐,主要动能来自于中国大陆市场。如果不是海峡对岸复苏情况良好,带动台湾出口畅旺,台湾不会有去年那样的荣光。

  同样的情形延续到了2021年,依据台湾海关部门统计,2021年前5个月台湾出口前5大市场及其在整体出口所占的比重,依序是中国大陆和香港(41.9%)、东协10国(15.8%)、美国(14.5%)、欧洲(9.2%)以及日本(6.4%)。出口成长率依序是中国大陆和香港(33.5%)、东协10国(33.5%)、欧洲(28.2%)、美国(26.9%)以及日本(13.7%)。所以,很清楚的是,大陆市场是台湾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源头活水,其分量远超过其他市场,无论是美国的围堵或者是新冠肺炎疫情都无法阻挠两岸经贸往来,祗要是依循经济规律办事,台湾的产业发展和经贸出路必须连结大陆市场。

  伍、结语

  展望未来,除了前述先天条件约束和后天形势推移之外,有三个因素会进一步让台湾经济与大陆市场脱不了钩,它们分别是“十四五规划”、《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

  首先,谈“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战略重大调整之一,就是启动了“内循环”的发展战略,希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可以想像到的是,中国大陆以新基础建设为主要脉动的经济复苏政策,必将为台商,特别是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巨大的机遇,台湾的有关产业和产品必将更为广大和深入地镶嵌进由中国大陆主导的供应链里。

  其次,谈RCEP。 RCEP从2012年11月展开谈判,原先有16个成员,即东南亚国协的10个国家(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汶莱、柬埔寨、寮国、缅甸、越南)加上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纽西兰和印度等6个国家。2019年11月4日,谈判完成,但印度中途退出。2020年11月15日,由其余15个国家完成签署协定,预期在2022年会正式启动。到2019年为止,RCEP成员国家人口数为22亿人,经济规模达到25.6兆美元,贸易额12.4兆美元,大约都占了全球3成左右,超越原先的欧盟,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域。台湾不是RCEP的成员,却有超出3分之2的产品是出口到这个自由贸易区,它的龙头老大和各种供应链的枢纽就是中国大陆,就算有些台湾厂商将工厂迁移到东南亚,仍然会经由供应链的串联和中国大陆市场产生连结。

  最后,谈“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促成中国大陆和亚洲大陆、欧洲大陆乃至于非洲大陆之间的“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目标,它原本是习近平倡议的顺应全球化趋势的“中国方案”,在逆全球化声浪兴起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更可以成为中国大陆因应逆全球化挑战与世界经济成长下行的“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策略。因为某些西方国家的疑虑和抵制,有些参与倡议国家的态度反复,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带一路”倡议所启动的许多合作项目不免会出现延迟或停顿的情形,但无可否认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关建设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产生了相当效益,为中国大陆领航“再全球化”开辟了可行的路径,并经由此世纪宏图而更为成长壮大,对台湾的产业发展和经贸出路产生更为强劲的磁吸作用,发挥更为雄厚的经济融合力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无论世界局势和两岸关系如何变化,台湾经济永远和大陆脱不了钩!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9月号,总第285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