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美西方拉拢下,印度将会怎样迎合
http://www.CRNTT.com   2022-07-07 10:45:27


 

  二是在防务上,随着俄乌冲突对俄印防务合作负面冲击的日益显现,叠加美西方对印的集体诱压,莫迪政府开始认真思考对俄军事过度依赖所导致的安全问题。依据202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2021年国际武器转让趋势》报告,尽管2011~2021年间印自俄进口的武器总额仍占印进口武器总额的绝大部分,但俄制武器占印进口武器的总比却由69%下降到约46%。俄乌冲突爆发后,俄方的武器零部件出口开始出现断供现象。以最先进的苏-30MKI战机为例,印国防部近期曾表示,反映苏-30MKI机队达到战备要求程度的战备率已下降到60%左右。若俄乌冲突持续及美西方对俄制裁长期化,该战机的战备率甚至有跌破50%的危险。因此,印度弱化对俄军备依赖已由外交策略转变为印防务现代化与国家军事安全之必需。这就意味着,印将不得不扩大对美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进口。实际上,美西方国家已积极向印伸出橄榄枝。3月下旬,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访印期间曾对印方承诺,美及其盟友可提供印方所需防务供应,以助印摆脱对俄防务依赖。与此同时,印度也在努力实现国防领域的“自力更生”,即用“印度制造”替代“俄罗斯制造”。在美西方的大力帮扶与印度的努力下,印对俄在防务上的过度依赖将大幅降低,继而大幅降低印度深化与美西方军事合作的心理负担与现实顾虑。假以时日,俄罗斯因素对印美(西方)关系的影响或许也会极大降低。

  三是在意识形态上,印度与美西方也在不断打造所谓“民主价值观”同盟。在此次美西方国家与印度的高频外交互动的声明文件中,可以看到对“基于共同的民主价值观”的多次强调。实际上,长期以来,印度也确实以“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为卖点,着力经营与美西方关系,争取美西方对印的战略投入。因此,美西方在与印互动时也特别注意挑动印决策者在这方面的“价值共鸣”,以激发他们“捍卫民主价值体系”的“使命担当”。

  美西方与印度战略合作的“天花板”

  然而,中印是搬不走的邻邦,这决定了印度难以完全倒向美西方阵营。由于当前中国的经济体量位于世界第二,与印度相邻的国家均有意对华发展正常友好的关系,加之近年来中国边防基建与军力建设突飞猛进,这些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印度与美西方“联手制华”的战略投入与发展步伐形成有力牵制。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未来数字经济将发展得多么强大,都需要基础产业进行支撑。只要中国保持并增强产业集群优势和全产业链配套成本优势,印度就将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此外,由于当前印度近半数人口的人均年收入约为5000元人民币,这导致印度的普通选民对生活物资价格的波动极其敏感,因此只要中国产品继续拥有价廉物美的竞争优势,印度各级政府就不得不出于“票选政治”的考量而进口大量中国产品——特别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关键中间品,因为这将有助于印度各级政府维持基本物价的相对稳定。物价稳则票仓稳,票仓稳则执政地位稳。此外,莫迪政府出于对中国可能对印采取“政策性”限供或断供的担心,也难以彻底倒向美西方阵营与其“抱团反华”。事实上,对印度而言,维持中印关系的“有限冲突性”最利于其在中美之间搞“制衡”,继而自美西方国家套取最大限度的战略红利,可一旦印度对华走向全面对抗,印度将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战略损耗,也难以指望美西方为其“两肋插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