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职前喧嚷要出访美日暗藏的政治含义。由于陈水扁的民进党主张“强化亚太地区、与美日同盟”用以对付中共。而马英九则有发展“美、日、中的等距关系”战略构想。民进党将之歪曲为蓄意向中共靠拢;并且时而向美国告洋状。譬如谢长廷即对美方的薛福瑞与卜大年如此贬损马英九;并说马的“不武”即是淡化军购的意思(见联合报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报导)。陈水扁更积极表态要大购军火以讨好美方、并以此打击马英九。因此,马在当选后认为有需要在就职前主动表达访问美日之意愿。用意乃在纠正美日对他当选之疑虑。但据个人所知,美国欲趁机给不热心军售的马英九一个教训,因而以打太极拳办法使其访美意愿未遂。很多人不知其中底细与奥妙,断章取义地以他吃了这个“软钉子”事件来质问他的判断能力。个人认为,因这个插曲,我们更应该警觉,提防马英九的“美日中等距关系”政策会继续被台独人士的歪曲与颠覆。而美国人也可能继续被这种手法所误导。
马英九不愧是个好学生,立即抓到了美国人的资讯。所以在他就职演说中,有一小段特别强调他的新政府要“强化与美国这一位安全盟友及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并保证“我们有防御台湾安全的决心,将编列合理的国防预算,并采购必要的防御性武器”。在演说中,他没有透露将向美国军购的数字。但第二天的早报,把军购预算定为台湾GDP 的百分之三,而且附加这也是美方期望台湾的标准水线之说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美国在台协会驻台湾代表杨苏棣(此人在国宴时与我坐同一桌)立刻表示对马总统的就职演说甚为满意。同时,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韦德宁,五月三十一日在另一个场合亦特别强调美国绝对不担心台湾(在马英九领导之下)和中国关系发展得太过密切,因为那是“符合两岸和美台关系的利益;是双赢的局面”。
(二)淡化“国共平台”的争议。有人认为马英九意欲淡化“国共平台”,等于自削武功。其实不然。二○○五年连战以国民党荣誉主席身份访问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达成“连胡共识”。成为两党间对话之基础,媒体称之为“国共平台”。对此发展,民进党极尽歪曲之能事。也引起了美方的关注。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对国会所提出《台湾二○○八总统大选》的报告,就指出自从连战访问中国大陆以来,国民党的两岸思维起了重大转变。因此,国民党或将对美国压力与利益采取更“坚定”的立场。并说国民党与对岸和解,除了会因此对美国军售造成抗拒以外,最终还可能会损害到美国的区域利益。美国这种看法,自然唤起了马英九的警觉。其实,回顾二○○五年连战访问大陆时,国民党已失去政权五年。为了纠正陈水扁执政以来台海两岸间沟通全面断绝,故祇好利用党对党方式(国民党对共产党)建立几乎是当时唯一的管道,以缓和两岸剑拔弩张之紧张情势。但在二○○八年总统竞选中,民进党以“国共平台”是国民党向共产党输诚、甚至出卖台湾的阳谋,给马英九扣“红帽子”。令他在打宣传战上吃了很多苦头。选后国民党重新执政,有必要避免给民进党继续指责“国共两党私相受授”的口实。
所以,不论在吴伯雄应邀去访大陆行前,或五月二十八日吴胡会后,马的团队均不断放出风声,谓国共平台祇是“民间性质”的“第二轨道”。面对民进党新科主席蔡英文指控胡吴会是“弱化政府”的批评,“陆委会”的回应是强调胡吴会仅供开拓议题而已。若要落实协商,仍必须回到海基会对海协会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在胡吴低调克制成功敲定复谈后,立即宣布两会将于六月十一日开启复谈的详细时间表。
尽管马英九如此小心翼翼处理国共平台,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结束其大陆之行甫返台北之际,民进党中央却已评击他在大陆进行的是躲避立法院监督的“密室谈判”。并指控若未来两岸“国共平台”持续进行,会对台湾造成五大伤害(对台湾民主、主权、协商进程、安全、经济利益的五大伤害)。所以,马要以政领党的构想,可说有先见之明﹔表示绝无以“二轨”压倒“一轨”而丧失政府的主导性。虽然有人持相反意见,认为不管马英九或者国民党作什么,民进党都会评击,又何必多此一举?但从马英九的眼光来看,问题是:为什么要将刀柄供奉给民进党、方便它来刺杀自己呢﹖
(三)启用赖幸媛的风波。虽然很多统派以及大陆领导阶层在竞选阶段均对马英九看好,表达对其有深厚的盼望,但在当选后马英九宣布他的“陆委会”把关人选,竟是前台联党立法委员赖幸媛。一般人对台联党没有好印象,因它的教父是李登辉;而李登辉是在一九九九年创造“两国论”的祸首。大家对赖幸媛任立委期间曾有深绿色彩,也未淡忘。故她任命的消息传来,一时造成爆炸性风波。究竟,“陆委会”是台湾主管两岸事务的主要部门。负责执行层峰的决策、推动各方贯彻执行,进行监督,使之落实。海基会也是在“陆委会”督导之下运行。由于赖幸媛被委任掌管“陆委会”,有人封马英九为“蓝皮绿骨”。某华文报并以“心猿意马”大标题作讽刺性的报导。
这其中原委牵涉到台湾政治错综曲折的微妙,须要有战略思想方能彻底瞭解。兹且回顾竞选期间的一项经验,作为说明。由于在竞选期间马英九极受大陆看好。在台湾一时造成对他的一个大尴尬。为了使绿营对他扣红帽子之伎俩不得逞, 马英九不遗余力地要做到大家都明确看出他与大陆划分界限。譬如尽管他“终极统一”的立场,他特地一度提出台独为一个选项的暧昧观点﹔并以“返联公投”因应陈水扁的“入联公投”。简言之,在台湾政治气氛被陈水扁执政八年的毒化以后,大陆官方对马英九的公开支持,反而成为他的政治包袱。这种吊诡,是常人很难理解的。
过去八年来,由于陈水扁政府的“去中国化”与有效地扩散台独思想,其毒化岛内政治氛围之深,比想像要严重得多多。譬如民间自认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的人数,八年来相继递减。相反地,自认仅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的人数相对增加。再者,觉得与大陆认同就等于是出卖台湾利益的人数,八年来也大为增加。谢长廷在竞选中一再要制造国民党出卖台湾人利益的形像。譬如蓄意将马萧“两岸共同市场”贬为“一中市场”,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萧万长的十二项建设项目(有两千五百亿人民币的陆资投入),纵使在马萧高票当选后,为躲避嫌疑,仍有必要命名为“爱国”(即爱台湾之意)的建设项目。
同样地,马英九在当选后,必须考量他“陆委会”的人选是否会被绿营有隙可趁地攻击为马英九的卖台帮办。由于民进党深通此道,绝不会同意让任何民进党人被征召充任此职,故马英九向台联党借将,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并趁机拉拢李登辉,以分化泛绿的势力。这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考虑。以赖幸媛之背景执掌“陆委会”,纵使民进党要蓄意攻击谓其“助纣为虐”帮马英九卖台(譬如民进党新科主席蔡英文诬蔑才就职七天的马政权与中共在“共表一中”),也就没有多少威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