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限价”变身“限涨” 本次调控又成空调
1、架空“新国八条” 制订调控目标令人费解
业已公布的数据引发了巨大争议,有观点直指“房价调控目标”已演变为“催涨目标”,大有架空“新国八条”调控之虞。近期陆续公布了房价控制目标的城市,设定的房价涨幅虽大多低于地方生产总值或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增幅,但这些目标一经公布,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综合起来看,争议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对控制目标“只涨不跌”提出质疑。有些地方的“限价目标”在人们眼里似乎成为“涨价目标”。有人认为,这反而说明“涨价有理”,助长了房价上涨的预期。
二是对目标涨幅大小的质疑。不少城市房价基数居高、房价收入比 悬殊;即使涨幅很小,房价也超出许多购房者的支付能力。何况绝大多数城市的目标涨幅都在8%以上,导致不少人心生怀疑。
三是对房价数据本身的质疑。有人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上涨1.5%。按此计算,是否意味着今年一些城市房价的“目标涨幅”将是2009年的5到6倍?
四是对一些地方为达目的而进行“技术操作”的质疑。正如一些地方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而不惜拉闸限电 一样,从技术层面上讲,为应付督查、考核,地方政府为控制房价可以大做“表面文章”,比如限制中心城区楼盘上市,甚至冻结新盘价格等,但房价并没有真正下调。有人甚至预言:不管今年确定的房价控制目标是高是低,各地政府都将会无一例外地完成。(广东《羊城晚报》)
2、欠缺实质意义 调控目标成了涨价目标?
房价控制目标是如此的虚不着调,它在此轮房地产调控中,或许属于最没有实质意义的一条政策。 暂时抛开那些行政干涉市场之类的争议,即便政府真有心去干涉具体的房价,那首先的做法应当是将房价控制目标视为纲领。先定目标,后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办法。
但实际过程并非如此。限购令,查税,紧逼开发商资金,严查房地产税费,控制土地价格……似乎在多项政策已出台并执行之后,政府才开始考虑要公布一个目标:今年的房价到底要控制在哪个范围之内?这显然有些本末倒置。这好比你请客吃饭,却在大家点完菜之后,才公布一个所谓的请客预算,试问:这个预算还有什么用处呢?几乎是一开始,房价控制目标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只能做做样子,并没有实际意义。 (北京中国经济网)
当然,即便这一目标的出台过程与楼市调控的具体手段完全脱节。但仅就单一的公布目标这一行为而言,也是可以起到表表政府姿态,稳定稳定人心的作用。这或许是当初“国八条”作出此项规定的意义,让地方政府表个态。
然而,严厉的楼市调控措施让楼市今年进入下降通道的可能性极大,对照2008年的经验,这显然是地方及中央政府都无法承受的结果。而原本用于表姿态的房价控制目标,却寻得另一处用武之地——稳定预期。
中央已出台的措施显然是必须执行的,但政府层面最多也仅是希望价格微跌,没人愿意见到楼市的崩盘。而影响预期,则是消除调控措施影响最方便的手段,于是乎,各地10%-15%的房价控制目标纷纷出炉。这与其说是房价“控制”目标,不如说是房价“保涨”目标。(北京《经济观察报》)
3、再次博弈开始 楼市调控难逃“空调”命运
围绕着房价调控目标,其最后时间节点,恰又称为新一轮博弈的起点。而博弈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政策的走向。房地产调控从2003年开始,经历了数个回合,但是房价调一次涨一节,如今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直追纽约东京。今年中央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动用了行政、税收、信贷等一系列手段,可房价依然纹丝不动。难怪温家宝总理在澳门访问时感叹,调控房价太难了。(北京《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调控为何每次开始雷霆万钧,最后都成了空调?因为调控从未见过真章动过真格。最高决策层顾虑不少,怕打压经济;地方政府包藏私心,阳奉阴违。最明显的,在历次的调控文件中,只说“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从未提“降”字。地方政府心领神会,每次房价真因调控而向下波动,便出马救市。这样的调控没有任何诚意,完全是应付沸腾的民意。于是经过多次心理暗示,狼来了的故事不再有人相信,社会上逐步建立起“房价只涨不跌”的心理预期。
房地产是个筐,许多人的期待都往里装。长期以来,它是我国的支拄产业,体量大,带动性强,对GDP的贡献大,中央政府在调控房价的力度和手段上有太多考虑。而调控的关键在地方政府,巨大的利益纠结让地方主官从未产生调控房价的动力。首先巨额的土地出让买卖,使地方政府怎么看都像个商人,打压房价等于自断财路。其次调控房价,也让官员个人的利益受损。现在的公务员队伍中,握有两套以上房的人不在少数,这些掌握制定房地产政策的人,要他们出台降房价的政策,让自己的资产缩水,岂不是与虎谋皮。这一点,上海市长韩正在今年上海的人代会上一语道破。
在有关房地产的全民口水战中,各路郎中开出了五花八门的药方,有说需求推高房价,有说地价带动房价,有说丈母娘助推房价,其实这些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从地方政府到银行、开发商、投资客,他们合力推动房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一个“利”字。如果说需求推动房价上涨,那么我可以说,在大家都看好把投资房产作为获利手段的情况下,中国的房子建到月球上都不够卖。中国住房紧缺是个巨大的谎言,如果把空置的房子都用起来,即使现在停止建房,房子也够住。那些公开的贪官一人十几套房,房子建多少也没用啊。(上海东方网)
目前的体制下,我无法做出房价下降的乐观预期,房地产一旦降温,上面担心失业,银行担忧坏账,地方失去财源,有房的人害怕资产缩水。牵一发动全身,十指连心,动哪儿都心疼。表面上看,房地产调控像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因为有太多的人利益牵扯其中,而使调控目标暧昧不清,下不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想看到房价下降的那一天,必须给足两个理由。一是各利益攸关方降价的动力,那就是降价对政府、银行、开发商有利。二是不降房价有顶不住的压力。现在看起来,第一条断无可能,那么只有外力推动,让地方政府面对压力,在降房价与个人利益、地方利益之间做出权衡决断。这个外力无疑来自民间,需要开启民智,在议事制度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合法有效的博弈。最近,中央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新命题,我想不妨在房地产调控的问题上,做一个探索性的尝试。(湖南红网)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