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北京暴涨停车费 治堵还是添堵?
http://www.CRNTT.com   2011-05-10 13:26:29


 
三、不透明引质疑 停车费如同糊涂帐

1、涉及层层转包 产权方吃了多数停车费

  今年4月初,北京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由此引发的激辩声四起。时至今日,停车新政执行已过月余,公众普遍从最初的“应激适应症”中走出,但另一个焦点又浮出水面:巨额停车费到底去了哪里?(北京交通信息网)

  有停车企业表示,停车行业属于微利行业,巨额的停车费收入,其实绝大多数都进了产权单位的“腰包”。据停车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停车收费有三种方式。 其一,停车场产权方由自有物业进行管理收费。收入属于产权方公司的一部分。其二,产权方以委托的方式,让专业停车公司进行管理。 其三,路侧停车场。因产权方是政府,政府委托给专业停车公司管理。作为管理方的停车公司除付出人员等其他管理成本外,还需要缴纳给政府一定的“占道费”。目前三环内和4个重点区域的占道费,多为35元/车位/天。 也就是说,在这三种方式中,只有占道费跟公共财政有关,其他的费用则流入了各类企业和专业停车公司。(北京《新京报》)
 
  另据介绍,目前北京多数占道停车场采取将停车管理员收益与收费情况直接挂钩的方式,即“交够上级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从而有利于调动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也有少数停车管理公司对停车管理员采取固定工资方式,但基本是开出《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在保证公司获得一定利润的情况下,公司对停车管理员“中饱私囊”的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北京《京华时报》)

  从一定意义上说,层层转包经营者就是一种食利集团,在不少行业领域的项目承包中都存在。他们握有权力资源,从权力手中获得停车收费项目,扒掉一层皮后再卖给下家,依此类推,直到榨干利润为止,由此再反向要挟权力或与权力“诉苦”,总之是要少上交多中饱为上。不破除这个食利集团,巨额停车收费政策就不仅苦了公众,到手的那点不多的钱也干不了什么事。(北京人民网)


2、收入低于预期 停车费资金去向引质疑

  停车费“纸面上”缓解拥堵的同时,价格杠杆也碰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只要不被抓,违章停车反而“省钱”;高峰时段的公交车、地铁越来越拥挤;停车费收费员与车主因收费产生纠纷的消息屡见报端;交管部门半月内对违法停车开出7.6万张罚单;有些停车场难以上交规定的停车管理费,引发承包合同纠纷……在停车费提价新政满月之时,公众已将讨论的焦点转移至“高额停车费去向”这一谜团上。(北京中国广播网)

  停车收费的资金走向,亟待透明化。有分析指出,北京有近500万辆(最新统计已超过490万辆,年底可逼近500万辆大关)机动车,按照年停车2000元计算,1年的停车费用接近100亿。不过这些钱,国家拿到的很少。有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占道停车费收入为3372万元,2010年,占道停车费收入仅为2110万元。北京曾公布西城、东城(2环内)有1.6万个临时占道停车位,按照此前每个车位上缴15元的占道费标准,仅东城、西城临时占道停车位的占道费收入就有9000多万(不算别的区域和路外公共停车场车位)。但去年北京市财政部门获得的占道费收入只有2000多万,低于公众预期,并且比上年下降,令人费解。中国物流协会专家王之泰告诉记者,北京提高道路收费后,遇到了新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作出解释,不要让抵触情绪变成抵触行为。(广东《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于停车收入而言,不论是有新闻称的千万元,还是坊间传闻的上亿元,“高额停车费去向”不应再是个谜团。不少网友都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对收费的去向作出解释。有网友说,所谓“收费去向不明”,其实加个引号更准确,并不是真的去向不明。停车费自己不会人间蒸发,更不会不翼而飞,钱肯定有去处,只是少数人知道公众不知道而已。(北京中国经济网)


3、资金用在何处 能否“明白地收、堂正地用”

  公众最为关心的是,则是这笔巨额资金到底是如何使用的,又流向了哪里?是否对于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提供了帮助?专款专用始终是公众的期盼:停车费应主要用来维护和新建停车位,或做与治理交通拥堵有关的事宜,不能扩大使用范围,更不能挪作他用。(天津北方网)

  虽然北京市交通委解释,收取的停车费基本用于交通建设,但公众对此显然并不放心。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杨小军认为,公众担心是有道理的。停车费基本用于交通建设,这没办法保证。一是因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没有人监督,完全是有关部门自己在运作。到目前为止,他们从没有公布过以往停车费收支及使用情况。有关部门表态“停车费用于交通建设”,这完全是用行政体制的方法做了一个信誓旦旦的保证,说白了就是“不靠谱”。有关部门靠自律来制约,但自律往往是靠不住的。二是从以往的经验看,对经费的使用,是政府滥用权力的原始动力。最典型的就是高速公路收费没完没了,期限一再延长甚至没有期限。(北京《检察日报》)

  针对巨额停车费流向的质疑,北京有关部门作了些回应。许是提问的媒体不够多,焦点问题问得不够全面,回答得也不甚解渴,这种有所保留的提问与回应,在部分满足了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又让公众更加疑窦丛生。令人想不明白,就这个公众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呢?

  比如停车场的层层转包经营问题。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却无人触及。事实上,恰恰可能是层层转包问题的存在,导致巨额停车费理论与实际错位。因为单车每小时数元甚至十几元的停车费,在偌大一个北京城一年积攒下来,不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布去年占道停车费只有区区两千来万时,人们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北京《京华时报》)

  停车费可以涨,但要明明白白地收,堂堂正正地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只能让公众把“停车费上涨”与“想要多收费”划等号了,停车费大幅上涨就失去了比缓解交通拥堵更深远的意义。(北京中国广播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