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义虎 |
李义虎:从政策、理论、现实、实践标准上衡量《中国评论》
我接着余所长说。《中国评论》创办15年了,值得一庆。衡量这个杂志办得好不好,有一个重要标准:这几年两岸关系发展很快,有丰富的实践,有很多重大事件,甚至转折性的事件发生了,但是你对这些事件的追踪和论述有没有?在理论界,至少在对台理论界,那些重大的学术观点、理论观点、政策观点,那些特别重要的论述,是不是在你这个杂志上登出来了?这就是衡量你的杂志的学术标准、理论标准、政策标准、实践标准。我认为在对台圈里面,比较重大的一些学术观点,政策观点和一些论述,很多是在《中国评论》登的文章里面,先有所反映。包括各地的当然也办了很多刊物,但是你说那些特别重要的文章,重要的学者,重要的论述有没有?可能登些不关痛痒的文章有,一般性的,有的会弄点儿学术成果的,营造点儿业绩的那种文章有。但是真的理论上比较领先,观点上很创新的,而且还比较系统的,反映现实的,比方说“台北会谈”,围绕“台北会谈”很多两岸学者一些重要文章,在《中国评论》登出来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标准。
《中国评论》有一个特点,第一它自我定位很清楚。我就是搞理论创新,我对重大的观点,哪怕有差异,两岸学者,蓝绿之间,蓝绿红之间,观点不太一样,但是我多彩纷呈,异彩纷呈,多元观点,我都让他登在那,然后客观上形成一种辩论。另外一个就是它的作者群,作者群实际上也就是学者群,这个杂志社周围团结了一批固定的学者。
《中国评论》这个刊物,15年的历程,我觉得有很多经验。我归纳了一下:就是两岸关系研究的新的观点、新的论述、新的理论,能够出现在这个杂志上,这就是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比起其他刊物是走在前边的。另外一个标准,它是现实标准,就是说它确实跟现实有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