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势下,港资企业无法站稳阵脚,市场基本上被外资和中资机构瓜分。没有港资企业,本地大专毕业生如果要晋升专业人士就必须与全世界竞争。一方面,在外资企业工作时就必须与欧美的名校生竞争;另一方面,在中资机构工作就要面临与内地生竞争。这样造成香港青年的就业机会减少,本地毕业生经常处于一种弱势,以致年轻人的怨气日增。
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如果香港人要去外资企业,一个通常的要求就是欧美名校毕业。在香港,要读欧美的名校,要有学习英文的环境和条件,这跟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所以这其中就带有一种阶级性。因此,一定程度来讲,在香港如果要拥有国际视野就会与阶级性存在联系,除非是读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专业。
在这种大环境下,随着全球政经问题日渐严重,就会造成不太具备国际视野的香港青年出现一些倾向:譬如,在完全不顾及全球脉络的情况之下看本地的问题,将一切都当做是本地问题,这部分人通常会迁怒于最容易见得到的事,虽然他们在很大程度都享受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香港大部分问题都被改头换面成其它问题,原本应该归咎于大财团与全球化分配不均的问题,在香港却变成了政治问题,本土文化与身份认同都被视为中港矛盾。至于民粹主义者对于精英和体制的不信任,在香港就化为对中央或者对特区政府的不信任。这些事其实盖过了争议的本身,阻碍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以致于令解决问题遥遥无期。
虽然香港青年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困难,但就全球性趋势来讲,仍然对香港青年的国际视野抱有希望。其实在不久前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时,会见到有很多英国青年反对脱欧,他们体现出一种世界主义,认为自己是欧盟和世界中的一分子。他们觉得未来不应该只局限在英国,应该放眼在欧洲与全世界。这点很重要,因为打破了一贯以来将民粹主义者与年轻人划上等号的观念,很值得香港参考与借鉴。我们知道,英国青年能够有世界主义的倾向是与欧盟的存在息息相关,因为欧洲一体化令他们觉得到欧洲各地去学习、工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相对于欧洲和英国的情况,香港是地处亚洲没有欧盟,区域性组织只有东盟,而东盟的融合程度远远不及欧盟。但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来到亚洲,亚洲区域融合将会进一步加强。香港地处东亚中心,在海洋亚洲与陆地亚洲的交汇点之上,往南到新加坡,往东北到韩国、日本,香港同东亚各国的交流很频繁。因此香港在面向大陆与世界的同时,还应该面向亚洲并进一步亚洲化,积极为港人建立一种亚洲身份。所以,我提出为港人建立一种以亚洲为基础的世界主义,以代替现在比较具有阶级性、缺乏实质意义的所谓的国际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