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韩国对钓鱼岛争端的认知、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8-12-11 11:48:58


 
  二、韩国学界对钓鱼岛问题的观点

  韩国学界对于钓鱼岛问题大约有123部与钓鱼岛问题相关的单行本,并且还有6篇相关的研究报告书。以及200篇左右相关的论文。其中单行本中有23篇左右是中文和日文的书籍和论文翻译。相关论文中,有1/4属于中日学者在韩国期刊上发表的对钓鱼岛问题的论述。

  发行的单行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钓鱼岛相关的历史法理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台湾地区研究的关于钓鱼岛问题书籍的翻译〔6〕、关于东亚地区历史论证〔7〕、日本研究钓鱼岛问题的资料〔8〕等单行本,主要从历史法理方面研究钓鱼岛问题。2、对中日纷争和东北亚地区和平问题的论述;主要是对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争端由来,从国际政治方面,对地区和平以及韩国的影响。〔9〕3、是从国际法方面对钓鱼岛问题的论述;韩国学者并没有从国际法方面对钓鱼列岛的研究的专门著作,但是关于独(竹)岛问题和海洋岛屿争端相关的著作中,很多都涉及钓鱼列岛问题。〔10〕并将国际海洋法相关法规与钓鱼岛问题结合进行分析。4、是从地理地图方面,以及海军方面涉及钓鱼岛问题的分析。〔11〕

  总的来说,韩国学界认为钓鱼岛争端的演变,不仅关乎韩国的安全,而且其经验教训也是韩国维护独(竹)岛主权的宝贵借鉴。所以韩国学界对钓鱼岛问题的研究主要与独(竹)岛问题、海洋法以及东北亚安全问题相结合。

  在韩国期刊和学位论文发表的关于钓鱼列岛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以钓鱼岛问题与独(竹)岛比较分析。尤其是从国际法方面分析,通过对日本在国际法上对钓鱼列岛和独(竹)岛/竹岛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为韩国在独(竹)岛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一些战略经验和启示。主要观点也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分析日本双重性的领土战略中的国际法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另一种是从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非公示取得岛屿的合法性进行分析。〔12〕2、是对东北亚地区岛屿争端以及国际政治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对日本与俄罗斯直接岛屿争端、日本与中国之间岛屿争端以及日韩之间岛屿争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日本对待三国岛屿纷争上立场的双重性,以及从国际法方面分析日本主张的不当之处。〔13〕3、是对钓鱼岛争端原因和激化责任的分析;主要分析近年来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一系列事件的评述。〔14〕4、本文主要分析韩国学界对中日两国钓鱼岛问题的立场的评述。

  1、韩国学界对中日关于钓鱼岛立场的倾向

  从韩国学界对钓鱼岛问题研究的专著和文献来看,韩国学界,对钓鱼岛问题倾向支持中国。

  首先,从对钓鱼列岛名称的表述上来看:

  从对钓鱼岛列岛名称来看将钓鱼岛放在文章前面,以及单独使用钓鱼岛名称的文章,要高于将尖阁诸岛放在前面,或者单独使用尖阁诸岛名称。

  在韩国文献检索网站中,对钓鱼岛名称主要有以下表述方式,一是첨각도(尖阁诸岛/조어도(钓鱼岛);近几年比较多的是用音译센카쿠열도(尖阁诸岛/댜오위다오钓鱼岛)在论文题目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标明中日两国称呼。但也有不少只采用“尖阁诸岛” 或者钓鱼岛的称呼。在这个名称上,韩国学者大都尊崇Unryu Suganuma 在夏威夷出版社出版的专著Sovereign Rights and Territorial Space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rredentism and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中日关系中的主权和领土空间:不可侵犯主义和钓鱼岛/尖阁群岛)〔15〕这部著作中关于钓鱼列岛名称的表述。但从准确的检索资料来看,使用钓鱼列岛名称要高于尖阁诸岛的名称。〔16〕

  在这里说到称谓是因为日本曾拿此名称,尤其是中国地图中曾经出现过“尖阁诸岛”的字样来做文章。尤其是1972年以前中国个别资料中曾出现 “尖阁群岛”字样。而韩国有的学者文章中也专门指出了,中国人民日报、地图中出现“尖阁诸岛”字样是对中国非常不利的证据。

  因此,韩国政府和学者在这个名称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都标明中日两国不同的名称。但将名称放在前面还是后面,或者只用某一个,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韩国学者的立场。

  其次,从著作和论文的内容来看:

  韩国学界对中日两国对钓鱼岛争端的观点梳理上总结认为,中国主要依据历史权益,而日本方面则更多的诉诸《旧金山合约》和《归还冲绳协定》等条约,以及目前认为日本对钓鱼岛实际控制。

  对于中日两国的主张,韩国学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钓鱼岛问题的归属进行论述,1、关于固有领土和无主地先占的争论;2、对日条约中钓鱼岛地位的争论;3、钓鱼岛属于台湾附属岛屿还是日本南西诸岛的争论;4、还有钓鱼岛是否属于日本侵略产物的论述。事实上也是中日之间主要争论的焦点。总的来说,其文章内容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支持中国,但也认为中国在国际法方面证据比较薄弱。

  2、韩国学者对中日两国主张的分析评价

  (1)对中国主张的评价:

  对中国的主张,《中国国际法实践与案例》以及2012年9月国务院发行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被很多韩国学者阅读和借鉴。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出版的这两本书,在有些证据和法理方面存在矛盾。〔17〕

  ①对中国主张的历史权利支持;对于钓鱼岛的归属权中国的主张尤其是从历史权利方面,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支持中国的观点和立场。主要因为中国有充分的历史证据,另外韩国学者对日本的侵略战争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另外钓鱼岛跟独(竹)岛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处,支持中国的历史权利,更有助于维护韩国在独(竹)岛问题的说服力。

  ②很多韩国学者认为,中国学者提出的主张对外说服力不足;韩国学者的看法是中国学者目前发表的很多关于钓鱼岛的主张对外说服力不足。首先,认为一部分中国学者提出的“东亚秩序”具体内容不明确,需要进行具体化。〔18〕其次,历史上的传统的东亚秩序和今天的国际法上的介面(interface)是否吻合,能否相互交流。也就是说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些古代的历史证据以及词语,在现代国际法中是否适用,适用到什么程度,提供的原始资料(raw facts)被认定的可能性要比历史转载以及论述的更具有说服力。特别是ICJ类似的国际裁判机构,都非常看重原始资料。而中国目前对钓鱼岛缺乏原始证据。〔19〕

  ③认为中国立场中最大的弱点还是在于从1895年到1971年之间中国对日本或者美国实际控制钓鱼岛,并没有明确的论述记载。这也是日本外务省最为强调的重点。韩国学者认为,中国方面以中国正值被侵略时期,无暇顾及为由,证据显然不足。而且自1945年到1971年,中国有多次机会收复钓鱼列岛,或者声明钓鱼岛主权问题,但中国都没有做,而是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现石油资源后,声明钓鱼岛主权,容易让人误解为中国主要是想争夺资源。〔20〕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