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让“灰广播”难以“广而告之”
http://www.CRNTT.com   2021-04-24 00:29:19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网评:让“灰广播”难以“广而告之”

  作者:何勇海 来源:东方网

  普通保健品被宣传成“无所不能的人体万能干细胞”,不仅包治百病,还自带“80天细胞再生,80天血液乾净”等神奇功能……记者调查发现,“灰广播”带货悄然兴起,原价几块钱的保健药品摇身一变成“神药”,身价暴涨10倍至近百元。(4月22日《科技日报》)

  “灰广播”是相对于“黑广播”而言。“黑广播”是指未经广电、无线电管理部门审批,私自设立的非法广播电台,主要用于违法药品、假药推销等商业活动,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如影响民航飞行完全,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侵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黑广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灰广播”,就是个别区县广播电台将广告时段承包给广告公司,广告公司通过合法广播频段,进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的广告播放,广告内容以宣传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为主。所以听众往往能从个别区县广播电台听到一些“神乎其神”的保健品、医疗器械的推销广告。

  可以说,“灰广播”比“黑广播”更具欺骗性,以正规广播电台的名义,通过合法广播频段,给违规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代言,还假装以“专家讲座”和“热线接听”的方式制造互动——实际上,均为经销商提供的录音资料,包括听众拨打的热线电话,也根本接不进“讲座”现场,也是提前录制的。如此一来,连“黑广播”都难以辨识的消费者,很难避免上“灰广播”的当、受“灰广播”的骗。同时,“灰广播”利用的是正规广播电台,这也给广电、无线电、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监管增加了难度。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