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数字经济时代,粉丝带来流量,流量产生价值。当人们惊叹于诸多大V、网红庞大的粉丝量时,也许不会想到,其中很多粉丝是买来的。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粉丝买卖”已形成一条涵盖工具开发者、账号商人和代理商的黑色产业链条。尽管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打击从未间断,但“刷粉”技术不断升级,“假粉丝”伪装得更为逼真,平台防不胜防。
如今,购买粉丝已成为网络空间“公开的秘密”,“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氛围已经形成。无论是明星、商家,或是企事业单位,哪里有流量存在,哪里就有“粉丝买卖”。这不仅属于欺诈行为,用户可能因此落入网络诈骗、情色陷阱等圈套,也造成数据失真,侵蚀数字经济基础。
从“僵尸粉”到“达人粉”
“刷粉”技术越来越高
只要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输入“买粉”等关键词,就能发现很多账号都发布了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大多是一段乱序,或是一段没有逻辑的描述,只在内容中夹杂“刷粉”“刷赞”等关键词。
但记者同时发现,这些信息通常会配一张图片,图片中包含许多“黑话”,如“小耗”(小号)“芬诗”(粉丝)“砖伐”(转发)等,指代粉丝买卖的各项业务。图片中间则留有粉丝买卖代理商的联系方式或下单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