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王春新:从创新环境看香港创科产业如何破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7-07 09:43:55


 
  创新环境的第三项要素是政府有效的引导推动。包括政府对研发活动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各类公共研发平台向企业迅速转移核心技术、直接向创科企业提供税务优惠和政府采购订单以协助企业发展壮大、以及把由政府资助科研专案所形成的专利让渡给一线科研专才以支持他们创办私营科技企业及发展生产等等。美国政府不仅以各种方式资助研究和开发(R&D),还在1980年通过《拜杜法案》(Bayh-Dole Act),使政府资助的科研专案产生的专利权让私人部门享有,大大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美国麻萨诸塞州由于《拜杜法案》的推行,产生了近七千家创新公司,成为了该州经济的发动机。政府有效的引导推动,是国际一流创新环境的重要支柱,也是创科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另一大动力是市场)。

  创新环境的第四项要素是科技与产业的密切对接。这是创新环境实用化的主要出路,也是创科成果产业化的最有效途径,各创新型国家/地区在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如美国早就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设立了许多由政府、大学和企业联合投资的顾问公司(即创科领域的PPP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晶片等产业的崛起。提倡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相较“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新内容,其核心是将上游科技研发与终端科技应用有机结合,促进科技研发者与科技需求者深入交流,提高科技成果产品化效率,同时通过大企业带头,引领中小科创企业共同建设创新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这些与其他创新型经济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创新环境的第五项要素是创新科技与创新金融的深度融合。从国际经验看,创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金融的支援,尤其在高科技企业始创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以风险资本为代表的创新金融,对硅谷电子和电脑行业的初创公司进行大量投资,对硅谷崛起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做出了其它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贡献。去年虽然饱受新冠疫情冲击,但全美风险投资总额仍高达1479亿美元,创近十年来新高,其中硅谷融资总额超过560亿美元。深圳在早期投资和创业投资两个市场具有明显优势,融资金额占到大湾区的六成以上,为创科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

  创新环境的第六项要素是不拘一格吸纳和培养创新人才。创科产业的发展依赖高科技人才的技术创造,培养创科人才,就是培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未来。硅谷集结着来自全球的科技人才达100万以上,其中逾六成在硅谷科技和工程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出生于美国本土以外。日本十分重视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提出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竞争、交流机制和良性竞争的环境。深圳在过去五年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新引进人才120万人,形成人才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国家“十四五”提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单列一段,足见规划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