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王春新:从创新环境看香港创科产业如何破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7-07 09:43:55


 
  一是明确创科产业的发展目标。香港创科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无疑是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全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这一总目标下,应立足香港所长和国家所需,订立更具体的产业发展目标。除了过去政府鼓励发展的生物医药、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四大领域外,未来还应考虑如下两大重点:(1)香港在生物医学、神经科学、基因组学、疫苗技术、干细胞技术、中医药、人工智慧、计算科学与资讯技术、智慧城市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端,在发展物联网、大资料分析云计算、资讯和风险管理、网路保安等方面也有较大优势,未来可立足自身所长,支持相关产业发展;(2)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壮大新一代资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香港也应加以配合,选定适合香港发展的产业,制定发展目标并加以推动,争取早日取得突破。

  二是制定创科产业的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达致上述发展目标,政府应当吸收世界各地的成功经验,制定香港创科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发展重点、发展策略、推进政策和配套措施,作为香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行动纲领,团结带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并定期检讨和修订,确保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与此同时,还可制定一些本港需要重点鼓励发展的创科产业的具体规划,如生物科技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争取逐个破局。过去美国在晶片产业发展过程中,先后制定实施了多个发展计划,如主攻IC制造工艺与设备的Sematech计划、“资讯公路计划"(NII)以及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可供香港参考。

  三是深化创科产业的区域合作。由于香港是一个小型经济体,加上上述提到的一些创新要素并不完全具备,需要借助区域合作来补短板。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化与大湾区合作。从总体方向看,未来大湾区创科合作应立足于互补短板,一方面以香港全球顶尖的基础研究能力去补大湾区基础研究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以大湾区高超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去补香港的短板,全力协助香港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在具体操作层面,如果我们把创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细分为基础研究(P1)、应用研究(P2)、开发研究(P3)、产品开发(P4)、产品生产(P5)和市场销售(P6)等六个环节,那么,未来P1-P3应主要留在香港进行,P4以大湾区合作为主,P5主要放在珠三角,P6则由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共担(香港以对外营销为主,大湾区其他城市以对内营销为主),形成合理分工及协同效应。香港应通过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以促进这一大湾区科创合作模式的形成。若能获得成功,大湾区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赶上或超越美国硅谷。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硅谷和深圳等著名科创中心都已经树立起自己的创新城市形象,深圳更是从上到下不遗余力地突出自己“创新之都”的定位,这对调动国内外资源打造创科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香港应在塑造创新城市形象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创科产业发展的软实力。

  作者为中银(香港)香港经济与政策处主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