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两岸双向交流三十年 郭伟峰:勿负网络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21-09-30 00:20:29


2017年是台湾记者首次访问大陆三十年,在“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应邀作主题发言(中评社 束沐摄)
 
  一、新闻传播中的两岸关系

  从政治的角度看两岸关系历程,大约可以划分为如下五大阶段:第一,国共对峙的阶段(1949年至1996年)。这个阶段是国共争正统的年代,以国共的政党地位冲突为主,对一个中国原则,国民党没有放弃。第二,国共失信的阶段(1996年至2000年)。这个阶段则涉及到了国民党走本土化路线,独台思想泛滥的深层次问题,国民党在李登辉主导下逐步放弃“一个中国”原则。第三,统独斗争的阶段(2000至2008年)。在这一个阶段,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两岸以激烈的舆论斗争为主。第四,国共与两岸和平发展的阶段(2008年至2016年)。这一个阶段以国民党重新执政为开端,国共及两岸政府的互信合作,超过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第五,红绿较量与民意冲突最为激烈的阶段(2016年及之后)。

  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两岸关系,则可以划分为如下六个时期:

  第一,斗争期(1949至1990年)。这一时期,两岸媒体基本上没有互动,信息完全不交流,两岸新闻媒体的关系是隔绝的。双方站在各自的政治立场,以舆论斗争为主,批判、抹黑、攻击对方是两岸各自媒体上的事实反映。在此一时期,对两岸受众来说,电台是最为主要的传播工具,其斗争与宣传舆论影响比较大。双方的新闻宣传对话,最重要的渠道就是电台广播。

  第二,接触期(1991年至1995年)。这一时期,以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中新社记者郭伟峰作为大陆记者在1991年8月首次访台、开启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流为开端。在这4年中,是两岸新闻媒体的双向接触期,从完全陌生,到开始合作,4年中走过了两岸新闻史中最为重要的路程。在这个时期,两岸新闻媒体都处在接触的发烧期、互访的频密期。虽然时间短,互相瞭解还不深入,但是两岸新闻媒体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接触和互信架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两岸新闻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与合作,两岸新闻媒体开始从互相抹黑的斗争批判时期走出来,客观的、务实的、全面的新闻报道观初步在两岸新闻媒体之间建立起来了。

  第三,磨合期(1996年至2000年)。因为台湾政局的重大变化是在这4年中完成的,国民党大分裂、民进党势力膨胀,导致两岸关系进入紧张对峙期。而且这4年中,台湾的支持民进党的绿色新闻媒体正式诞生,发展很快,使得原来两岸新闻媒体交流中不存在的障碍出现了,如“一中原则”问题,不仅影响到交流,也影响到言论、新闻报道,蓬勃的双向的新闻媒体人员交流热暂时降温了。但是,两岸新闻媒体的实质交流更加深入。两岸的新闻交流法规在这个时期基本成形,1996年12月1日,国务院台办公布了《关于台湾记者来祖国大陆采访的规定》。台湾也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撤除障碍,如放宽大陆记者赴台的身份等等。但是两岸的新闻媒体交流排除了绿色媒体,或者说绿色媒体拒绝参与两岸新闻交流。两岸新闻交流没有停滞,磨合是成功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