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两岸双向交流三十年 郭伟峰:勿负网络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21-09-30 00:20:29


 
  1、需要特别重视社交媒体对热点新闻的舆论影响。

  社交媒体是如何对热点新闻产生舆论影响的呢?专家分析指出:其一,社交媒体是热点新闻信息报道的第一引爆点。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得到年轻的社交媒体用户的信任,成为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逐渐成为热点新闻曝光、发酵和消解的主要信息源,从而对舆论的议程设置的主导作用也日益凸显。当事件发生后,因为热点新闻本身就有聚众性的特点,再加之社交媒体在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上远远领先于传统媒体,许多在事发现场的网民利用微信与微博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以文字、照片和微视频的方式第一时间呈献给广大受众,瞬时引爆社交媒体,引起受众的巨大关注,并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不断地跟进与更新事态的最新情况,从而进一步成为热点新闻舆论的聚散中心。其二,社交媒体是热点新闻信息报道的主要舆论场。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畅通快捷的信息表达的渠道,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宽松的意见表达的平台。社交媒体在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上远远领先于传统媒体,所产生的舆论影响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舆论场的附属品,而是真正成为热点事件发生后的舆论主阵地。其三,社交媒体是热点新闻信息报道的舆情放大镜。社交媒体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体现出两大突出特点,第一是它的实时性,第二是它的交互性。实时性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速度往往领先于传统媒体,而交互性体现在事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上超越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融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使热点事件一经曝光就能迅速扩散到受众面前,引发诸多网民的热议。事件发生后,拥有一手材料的网民在曝光事件时往往会加入自己对于事件的直观感受,其发布的信息会由极简洁的几句话或者几个词构成,这样不仅缩短了信息发布时所需时间,而且也方便受众的快速理解与接受。在社交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下,更多阅读到信息的受众会在接收到发布者信息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会在转发时加入自己的评论,在自由表述的情况下就容易形成不同的观点,而被大多数人认同且支持的一个或几个观点就会形成热点事件的舆论场。①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交媒体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力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利用热点新闻来增强自己的舆论聚合,从自己的需要来解读热点新闻,在此基础上凝聚受众的共识,制约舆论场。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的这种特性,是瞭解民意、掌握民意、引导民意的最佳途径。足以证明,网络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乃至融合,是今后的网络传播的不归路。

  其次我们必须瞭解,社交媒体在政治上发挥的舆论制衡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了,尤其在台湾的选举政治中。在2020年台湾的大选中,民进党十分成功地利用社交媒体,不断地丢出争议性议题,供社交媒体去快速形成舆论场,影响全社会的民意,打破了过去以为“空军”效果不大、即网络民意难于落地的迷思。而国民党最后却放弃了社交媒体的选举工具,迷恋“陆军”及现场造势、活动拉票之类的,结果是“陆军”败给了“空军”,国民党大败。

  第三,我们必须清楚知道,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热点新闻来引起社交媒体的注意并形成所需求的舆论氛围,是新学问、大学问,是需要通过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才能完成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