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对家庭结构变迁,创新居家社区养老
http://www.CRNTT.com   2021-12-19 15:24:06


  中评社北京12月19日电/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一代户”的比重较10年前上升15.33个百分点,达到49.5%。所谓的“一代户”,即同一辈人居住或单身居住落户的情况。

  中国的家庭模式,正从“四世同堂”转变为夫妻二人带娃的“核心家庭”。转换到独居或夫妻二人为主的家庭模式,这反映了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的变化,将可能影响家庭功能的实现和家庭关系的稳定。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单纯的居家养老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公共政策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和补充。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大家庭和以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联合是典型的家庭结构特征。一切经济生产都以家庭和亲属关系为核心,使得大家庭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的“利益最大化”的存在形式。尽管中国传统存在强烈的亲属文化,但这样的文化属性正在发生变化。伴随着人口结构转变和社会转型,中国家庭出现了以下变化趋势。一是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趋向单一化,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向简单化,传统大家庭中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连襟、妯娌)逐渐消失。二是家庭成员减少,角色扮演趋向专一化,现代家庭中,夫妻、祖孙、父母、子女等社会角色将成为家庭角色集中的主要社会角色,家庭成员对于各自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一些数据指标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1982年,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4.41人,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下降到每户3.44人和每户3.10人,2020年则进一步下降至每户2.62人。除了家庭生育子女数下降的原因之外,人口流动的频繁也是导致传统多代家庭解体的重要原因。家庭户的类别也发生了显着改变,一代户占总家庭户的比例接近一半,单人户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14.5%上升至2020年的25.4%。二代、三代户的比例则分别由2010年的47.8%和17.3%下降至2020年的36.7%和13.3%。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结构的扁平化,将使得传统家庭功能(如抚幼和养老)弱化,家庭抗风险能力也相对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生活在单人户或“空巢家庭”的比例显着提高,将对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依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空巢家庭”是指全部的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所在家庭,原本的家庭中成员只剩下父母一代人。在上海、福建和浙江开展的中国家庭动态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超过一半生活在“空巢家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处于空巢状态的比例依然高达4成。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进入老年阶段,“空巢家庭”比例还将快速上升,对家庭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