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服务“专精特新”要有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1-09 09:03:07


  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近期,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先后推出“专精特新”专属融资产品,表示将科创产业、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持方向。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郭子源评论文章介绍,所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其中的佼佼者又被称为“小巨人”企业,它们有一个突出特点——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平均研发强度超7%,平均拥有有效专利超50项。

  研发的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与许多高科技企业类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存在“前期亏损、后续高成长”“轻资产、高技术”特征,抵押物、质押物不足,往往难以达到传统信贷服务的要求,间接融资可能受阻。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日益壮大,其融资需求也发生新变化,如融资体量增加、更加渴求中长期资金、股权融资需求加大等。

  文章分析,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由于“专精特新”企业个性化特征突出,其融资需求近年来也悄然生变,因此,与其配套的金融服务不能走老路,要有新思维。首先,间接融资服务要有新思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是要主动转变思路,在授信审批的过程中,从“看过去、看资产、看股东”旧思路,转变为“看未来、看技术、看团队”新理念;二是加大与创投机构、私募机构合作,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并举,进一步探索“投贷联动”综合金融服务。

  其次,直接融资要有新探索。目前,经过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等诸多实践,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全链条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可以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接下来,应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部署,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

  最后,综合金融服务要有新尝试。各类金融机构要有“全周期”思维,商业银行可联合北交所、创投机构、私募机构,打通企业从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B轮融资、Pre-IPO(准上市公司)直至上市的全资本运作流程,促进科技和创新资本融合。

  除了金融服务创新,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要知道,“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接下来,企业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与此同时,部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要及早开始规范,解决内部制度不完善、治理不健全、财务会计基础薄弱等问题,逐步增强公司治理意识、公众公司意识、敬畏投资者意识,与资本市场服务形成双向良性互动。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