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我国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
http://www.CRNTT.com   2022-04-28 10:12:35


  中评社北京4月28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德加社区的陈阿姨拿起手机扫描桌上的“幸福码”,弹出的清单上详细记录了过去一年她享受救助的类型、总额和每一期的具体金额。“通过‘幸福码’,我们能在线申请各项救助,还可以实时了解各项救助的落实情况。”陈阿姨说。

  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在册3684户困难群众已实现“一户一码”,今后“幸福码”还将应用于更多的公共服务领域。从线下到线上,“幸福码”让助困帮困工作变得更精准、更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救助资金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救助更有力度。

  近年来,我国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低保边缘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确保实现“应保尽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整合城市“三无”人员救助与农村五保供养,规范特困人员认定,确保“应养尽养”;临时救助制度,用足用好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实施小金额先行救助,及时化解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更加稳固。民政部连续多年出台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夯实兜底保障制度基础。2017年底以来,全国所有县(市、区)的农村低保标准持续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截至2020年底,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