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中国人民大学着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举全校之力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讲深、讲透、讲活,成为每位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追求。
记者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观察并探寻这些课程如何成为思政“金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凝聚多方智慧
课程特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博大精深、“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理论体系,对教师理论素质要求很高。经反覆探索,授课组发现,通过集体研讨备课,集中挖掘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能更好凝聚起不同领域专家的专业力量和集体智慧。
备课实录:
“基于本硕博思政课螺旋上升的探索,本科思政课教学侧重从‘为什么’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领会思想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对于研究生而言,教师应当针对理论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践上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引导学生从学术层面进行理论探究……”
2021年9月15日,一场历时3小时的备课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8层会议室召开,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的一次集体备课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课程主讲教师秦宣教授对授课教师进行专题辅导。
秦宣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建议:“教学要反映鲜活实践,教师应当结合富含时代性、鲜活性的实践案例,剖析我国在制度、文化、价值观层面显示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做到分众化教学,而且考虑学生的心理与接受度。”
有年轻老师提出课程教学的难点,秦宣建议:“教师应当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3个小时,备课会气氛热烈,老师们深入交流,在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方面达成了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