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第五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研讨会在漳州举办
http://www.CRNTT.com   2022-06-30 16:50:29


 南宋逐渐腐朽的吏治背景下,朱熹的治理措施难免遭到一些朝廷大员和地方官吏、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其治理成效不容乐观,要具体分析。


  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李蕙如:论明儒黄道周从祀孔庙的历程及其意义

  道光五年(1825),清廷旨准黄道周(1585-1646)从祀孔庙“西庑先儒”第34位,在明臣罗钦顺之次。黄道周的从祀不但是对其人地位的肯定,也凸显清廷对先儒定位的转变。经由本文探讨,获致结果有三:其一,地方人士对请祠确实有其贡献。做为抗清忠烈的黄道周,曾长期受清廷冷落,论史著作多被禁毁,到了道光年间能从祀孔庙,应与儒者陈寿祺的积极收集黄道周诗文,并多方奔走,联合当地仕绅,上书闽浙总督赵慎畛、福建巡抚孙尔准有关。其二,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即以程朱理学作为正统儒学,黄道周一向被视为朱子学者,其人传递圣学,以阐幽光,请祀的顺利也就在情理之中。其三,清廷重视通过表彰明末殉节诸臣来拢络人心,巩固其统治。清廷对黄道周的态度与当时特殊的历史氛围,也无疑具有时代内涵。


  泉州师范学院教授、中华朱子学会理事 林振礼:朱熹泉州题刻“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考略

  朱熹题刻“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冮山常在掌上看”这副对联,撰书时间地点不同,其动因及意蕴是有差别的。通过田野调查,将镶嵌在南安洪濑玉枕山清水岩后殿大门左侧的《重建清水岩碑记》,与泉州开元寺《广义法师舍利塔铭》进行觧读与互证,加以从地方志及文献稽考,得出的结论是:朱熹楹联撰书于淳熙十年(1183年)冬;瑞梁、广义师徒于1927—1928年重镌该楹联。文章认为该楹联书于淳熙十年(1183年)重游之际,既有地方志记其行踪,又有可视同手迹的存世题刻作证,故认为“可备一说”。

  然而,历史的隐微之处扑朔迷离,治史忌孤证。作者自己也认为其所持的“泉州说”由于地方志书文献证据不足,说此楹联是淳熙十年冬朱熹与陈知柔一行同游杨梅山雪峰岩之际所书,需要佐以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漳州白云岩”之说有清代地方志记载作为支撑,文章对“漳州白云岩”之说表示充分尊重(没有一字非议)。同时认为漳泉两州之说都有可能出现“奇迹”,期待着新的发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