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5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导,截至8月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众安在线等多家险企相继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不少险企的健康险保费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
近年来,商业健康险保费增速能够在人身险产品中“一骑绝尘”,与各保险公司放宽“带病投保”限制有很大关系。“带病投保”曾经是商业健康保险的禁忌,一旦存在既往症,被保险人不仅不能购买重疾险,其他健康险、寿险也都将这类人群拒之门外。然而,与标准健康人群相比,被拒保人群往往拥有更强烈的投保意愿与需求。这一方面造成亚健康人群、慢病人群等庞大的非标体人群无从获得保险保障;另一方面,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也使得健康险市场陷入不健康的竞争环境。
带病体投险提速扩容
从最初对非标体人群“一刀切”拒保,到开始将非标体人群与标准健康人群“一视同仁”,带病体保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先后经历了百万医疗险破局、惠民保入局的探索实践。
2016年,以保额高、保费低、保障范围广为卖点的百万医疗险一经推出就成为网红产品。随后,慢病体百万医疗对投保人的健康要求相对宽松,使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三高”等慢病人群投保成为可能。
2020年,惠民保产品迎来上市爆发期。2021年5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引导惠民保市场规范化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积极参与惠民保项目。参加惠民保的人数由2020年的约4000万人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约1.4亿人,保费收入也突破了百亿元大关。惠民保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进一步拓宽了覆盖范围,将高龄人群和罹患过重大疾病人群也纳入了保障范围。此外,惠民保在投保环节往往无需健康告知,投保条件非常宽松。
记者在采访中瞭解到,根据对重大疾病人群的保障程度,惠民保产品可归为四类:拒保、可保但不赔付既往症、可保也赔付既往症但赔付水平低于健康体、可保也赔付既往症且赔付水平和健康体一致。随着政府参与程度的逐渐加深,惠民保对于既往症患者的主流保障模式已从“可保不可赔”进阶为“可保可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