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戈尔巴乔夫的苏联,似乎可加一句“轻言改革足以毁邦”的警语。 |
中评社╱题:“如何公正评鉴戈尔巴乔夫:盖棺能定论乎?” 作者:熊玠(美国),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
【摘要】建立一个强势国家不易,而毁灭它却是相对地比较“容易”。譬如苏联自1917至1947年经过三十年漫长岁月方才建立起来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超强大国。相反地,苏联在戈尔巴乔夫1988年改革启动之后,不出三年至1991年底,情势已迫切到他非得宣布自己辞职以及苏联解体(即完全毁灭)不可。想起中国谚语“多难兴邦”,对戈尔巴乔夫的苏联,似乎可加一句“轻言改革足以毁邦”的警语。不过,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动机是值得赞扬的。至于其结果并非他所预期的一节,也值得我们为他惋惜。
一、导言
举世争论而集褒贬于一身的前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2022年8月30日辞世;终年91岁。继于九月三日在莫斯科下葬。值得注目的是:他并未受到通常为国家领导人而设的国葬之哀荣。这是自1971年苏联前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逝世未得到国葬礼遇以来的一次旧例重演。
现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并未参加戈尔巴乔夫的葬礼,这似乎反映了举国上下对戈氏所持的错综复杂情怀。不过普京早在九月一日曾亲临尚搁置于医院的戈尔巴乔夫棺材前献花、并向遗体鞠躬致敬。然后在身前用右手画了个十字架方才离去。
二、国际上的反应
国际反应方面,一般倶是正面多于负面。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长篇悼念的哀思,刻画戈尔巴乔夫为“一位独具慧眼”的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亦形容戈氏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政治家,他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展”。
至于戈尔巴乔夫“改写”了世界历史一节,在1990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已作出详确定义,主要两点:⑴他带来44年冷战的结束;⑵由于他的容忍,前苏联在东欧与中欧的各附庸国,陆续于1980年代末期脱离苏联控制、获得了不折不扣的独立与自由;另外,那分隔东西柏林已久的围墙也于1989年倒塌、带来东西德国的统一。时至今日戈氏辞世后,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政府与评论员均不假思索地重复此一观点——特别是他“导致冷战结束”的伟绩(无论这是否是他真正的初衷;以下我会回来谈论此点)。
三、我们应该认识的戈尔巴乔夫:时代背景、其人与其政
有关戈尔巴乔夫的身世与事业,有很多记载散见多处;单是介绍他生平的传记,就有十来部较为重要的版本;再加《维基百科全书》与不同媒体报导(譬如《经济学人》期刊)等。以下是经我博览群卷、再妥为整理后之中文“浓缩”版本。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1931年,时逢斯大林开始专权——在他全部控制之下,雷厉风行地进行农村集体化,全部消灭了以前的(私人)自由农业经济。戈氏家族,历代务农;对其自由生活方式,习以为常。戈氏家中所供网标有二:其一为俄罗斯东正教的教宗;另一,则是马克思与列宁的组合。戈氏家人保留了传统农民的务实精神与实事求是的作风。也就是这个缘故,以后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登上苏联共产党(苏共)党魁之职务后,代表苏联在遇见美国里根总统时,里根竟然觉得对戈氏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他在后者身上看到了习以为常的小农气息。
戈尔巴乔夫从政多年,唯有在1980年代后期的两三年中才真正主政,他的重大心愿因此方得兑现。由于他是在举家遭遇斯大林迫害的阴影下长大的,所以他本能地要反对斯大林幽灵的影响。在斯大林于1953年过世后,继任的赫鲁晓夫于1956年公开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发动无情的攻击(中国人视之为“鞭尸”)。当时苏共内部引得共鸣的年青党员中,戈尔巴乔夫乃是其中的一分子。日后戈氏主政所作出意义深远的两大措施,均是针对斯大林的暴政而来。一是戈氏的信息开放;二是放松苏共的集权作风。他告诫同仁说:一个开放的制度,才是真正的苏共应有的组织。
为了证明他的信念,苏联民众在戈氏以苏共总书记身份领导之下,于1988年选出了一个“人民代表集团政党”。这是自1917年苏联成立以来第一次自由政党选举。第二年(1989年)举行了也是苏联有史以来的一次“最高苏维埃”(正式国会)的普选。然后,于1990年3月14日,那新产生的“人民代表集团政党”投票选出戈尔巴乔夫为苏联的总统。
从此,“苏共”一向拥有的赫赫权势,全被无形代替。另外新选出的国会更是有形地替代了向来一直由苏共党员绝对控制的“最高苏维埃”(即宪法承认的国会)。
如此之发展,抽象来讲,是向“民主”大大迈进;可是在实质上,“苏共”则虽名存,而已实亡。其后果将是苏共成员积极分子的反抗。1991年8月,政变终于发生了。发起政变而将戈尔巴乔夫驱逐下台的首脑们,包含了苏共的军职与文职官员。他们反对戈尔巴乔夫的三项新政:⑴戈氏的改革(见上);⑵东欧与中欧附庸国的独立;以及⑶尚在策划中的“新联邦条约”——这个所谓的“条约”是由组成苏联15个共和国间的协议,目的在分化联邦政府的权力。一旦签署完毕,则俄罗斯共和国与其他14个共和国,将拥有同等的联邦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