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博鳌亚洲论坛奏响团结合作时代强音
http://www.CRNTT.com   2023-04-01 08:35:16


 
  新能源新产业催生新机遇,在和平与发展中拥抱未来

  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人类社会带来挑战,也不断催生新的机遇。出席“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分论坛时,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说,这可能是整个年会期间“最有趣的话题”。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合作和竞争的未来。”图尔克说。

  当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挑战非常大,要实现这个承诺,只能通过绿色科技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而中国认为这是一个机遇,“绿色和发展是可以同时实现的,中国既可以实现承诺,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负担的、平价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世界实现绿色转型。”

  “在过去几年,太阳能或风能发出一度电的成本有了很大的下降。”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名誉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认为,能源转型起初会花费大量资金,但在后期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要持续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做能源方面的投入,齐头并进推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以及应对气候挑战。”

  以高铁制造闻名世界的中车集团,正引领钢铁巨龙驶向新的赛道——风电。“风电装备里用到的变流器、齿轮箱是高铁的主要零部件,我们借助完整的产业链,将轨道交通转到了新产业。”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楼齐良表示,进入风电行业后,中车主打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对于装备企业而言,数字化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在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科技创新将毋庸置疑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表示,在这个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时代,希望各国政府积极培育开放共享的科研环境,支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要素在区域乃至全球内的加速流转,探索建立新型合作体制和多边机制。

  加快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安全始终是发展的前提。“前不久,中方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针对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国际安全关切列出20项重点合作方向,并就倡议合作平台和机制提出建议设想。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倡议表示赞赏支持。”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介绍。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发展与普惠”“治理与安全”“区域与全球”“当下与未来”,从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议题设置的四个板块中,世界看到了亚洲直面挑战、激流勇进的决心。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愿望。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了一些挫折与曲折,但它是大的趋势,未来还会不断向前发展。”赵辰昕说。

  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涤荡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里,世界各国惟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才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上行稳致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