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面临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美台勾连挑衅加速升级
近年来美国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以“切香肠”方式不断试探大陆对台红线,给“台独”分裂势力传递错误信号,导致民进党当局妄图“倚外谋独”,变本加厉限缩管控两岸交流。2020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强推所谓“安全五法”、“中共代理人法”、“反渗透法”,先后以“国安”名义调查岛内新党等统派政党、查处岛内中介组织、公开警告岛内县市长不要参加海峡论坛等,在岛内制造“寒蝉效应”。因此,如何有效反制美台勾连挑衅、化解台湾民众对“登陆”的疑虑,将成为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岛内民众对两岸交流的意愿复杂多变
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加快推进“文化台独”与“去中国化”政策,使得岛内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国家认同”异化在短期内难以扭转,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和法治体系存在误解与疑虑,对大陆的发展和崛起备感压力与焦虑,同时对来大陆交流和寻求发展机会也存在不少担忧和顾虑,如担心在大陆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得不到应有保障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台湾民众来大陆交流和发展的意愿。
(三)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不平衡、不对称、单一性现象亟待改变
闽台交流互访的团组、人员数量严重不对等,有来无往或多来少往的现象非常突出。 调研发现,福建省各地民间信仰赴台团体多为应邀前往,福建省祖地文化交流项目主动进入岛内仍不多。同时在接待来访的台湾团组时缺乏预期性,存在为交流而交流、交流多而合作少等现象。同时,闽台两地开展民间信仰和寻根谒祖交流仍以中老年群体居多,青少年群体的交流偏少。具有较大影响的对台祖地文化交流活动均由政府主办或组织推动,以民间、社会文化中介或文化企业实体为主导的活动偏少,社会团体交流渠道不畅。
(四)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整体协作性不强
福建省对台民间基层交流文化资源丰富,涉台村落遍布厦漳泉地区,全省各地虽有各具特色的祖地文化交流品牌,但多“各自经营”、“单兵作战”,零散性和自立性明显,未能跨区整合形成合力,从而影响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如厦门、泉州、漳州虽同属闽南文化区域,但往往立足本位。龙岩、三明都自称为客家祖地文化,各有各的文化资源凭藉,也呈现出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的状态。
(五)闽台民间基层交流仍有待提质增效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3的台湾民众仍然没有来过大陆,“三中一青”群体来过福建省的比例仍然不高。部分交流活动在组织上仍存在邀请对象过于集中的问题,“首来族”所占比重有待提高。同时,部分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活动过分追求规模,对交流主题、交流内容则重视不够。创新的载体和手段不够多,未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办出特色,出现了“重参观游览,轻交流互动”和只有“交往”没有“交心”等问题。同时,部分台湾青年反映,一些活动存在宣传不足、参与名额有限或报名不便、活动政治内涵太强、青年交流不够深入等短板。
三、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
(一)实施路径
加强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省对台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以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平等互利、融合发展、共享共荣等基本原则,不仅需要在扩大交流渠道、探索组织形式方面开拓新思维、新举措,更需要在增进台湾民间基层认同、提升台湾民间基层交流中的收获方面探索新模式、新途径,以促进交流政策落地有效,切实推动交流“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为此,应通过构建共同参与的制度路径、加深认同的文化路径、增进利益的发展路径,合力推进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效果。
一是构建共同参与的制度路径。要逐步构建双方有效对接的渠道和组织安排,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构建共同参与的制度路径。鼓励和支持民间各级群团组织、商会、协会等加强同台湾岛内各种社团组织(如宗亲社团、民间信仰联谊会、文化艺术基金会等)的联络和协作,通过与台湾有关姓氏宗亲组织、族谱研究团体、庙团组织等合作联办形式,在闽台两地轮流定期举行各类交流活动。大力支持省内青少年社团与岛内青年组织、社团开展“结对子”活动,常态化开展互访、交流等活动。
二是构建加深认同的文化路径。应改变“为交流而交流”的局面,在传统的历史渊源、民间故事、民俗宗亲等活动外,要进一步创新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容,构建加深认同的文化路径。如在活动主题和内容上,要充分发掘福建省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有机融入根脉文化、宗亲文化等共同记忆,大胆植入红色基因、爱国教育等内容,创新突出闽台传统文化交流的时代性、时尚性,通过历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领域交流熏陶,引导参加交流活动的台湾民众更全面、真实、正确地认识瞭解福建省、瞭解大陆,增进台胞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是构建增进利益的发展路径。要有效提升台胞来福建省发展意愿,扩大吸引台胞来福建省就业创业,构建增进利益的发展路径。要以建设闽台祖地文化产业带为核心,加强泉州、漳州和厦门等祖地文化重点区域的规划与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闽台祖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技术、政策、文化设施等配套软硬环境,吸引台胞积极来闽投资祖地文化产业,使其分享福建省经济发展特别是祖地文化发展机遇,提升闽台区域文化的综合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
“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闽台乡音、乡情、乡俗、乡味的相似和共融构成了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在民进党当局“台独”肆意横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遭遇重大挑战的严峻形势下,福建省要充分挖掘和科学运用对台祖地优势,化祖地优势为交流合作优势,打好民间基层交流牌,密切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四条纽带”,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交流大格局,升华闽台基层民众的原乡记忆,从而增进台湾同胞精神上的归属感、文化上的认同度和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
第一,建构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交流大格局。一是持续全方位开展交流活动。除了要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品牌交流活动以外,要下大力气办好省直各部门、各地市、各领域小而专的交流活动。比如湄洲妈祖祖庙携手台湾宫庙新春祈年活动、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活动、2021闽台工匠大会系列活动等富有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二是扩大闽台基层民众的交流。大力吸引台湾基层民众尤其是南部基层民众组团回祖籍地寻根谒祖,不断深化台湾基层民众对“根、源、祖、脉”的认同。通过闽台同名同宗村、乡镇村结对子的方式,推进个性化的“一对一”交流合作实践,将交流合作延伸至镇、村层面。继续扩大闽台村里长交流,统筹组织开展“点对点、村对村、庙对庙、宗亲对宗亲”的文化交流活动。三是持续扩大吸引“首来族”来大陆。运用社团推荐和网络报名相结合的方式,专门针对特定的“首来族”群体量身定做相关的活动内容,或让他们共同参与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增进他们对大陆发展现状的瞭解与认识。
第二,重点发挥闽台族谱、涉台文物与闽南方言的优势作用。一是加强闽台姓氏族谱的研究应用。闽台族谱体现了“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血脉传承,意义重大。要协同开展闽台族谱研究和修撰工作,梳理闽台各姓氏根脉关系,全方位开展闽台各姓氏源流及迁徙史研究,重点研究闽台大姓和着姓,尽快实现闽台族谱对接全覆盖。推动族谱数字化和普及化。二是加强涉台文物及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保护传承。据统计,福建省登记的涉台文物占到全国涉台文物总数的八成左右。要加强涉台文物史迹的保护,集中建设一批涉台文化展示点,深入发掘、展示和宣传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鼓励和吸引台湾同胞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台共享工程。三是重视闽南方言的保护推广。在民进党当局挤压、污化“国语”的现实情况下,融于台湾民众生活的闽南方言在反制“文化台独”与“教育台独”、促进两岸合作交流上就发挥着独特作用。建议设立闽南方言保护研究机构,开展推动闽南方言使用情况调查、闽南方言典籍、语料库建设等工作,奖励支持闽南方言保护工程研究、提升闽南方言传播能力的各项研究活动。
第三,大力实施祖地文化入岛战略。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既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要加大祖地文化入岛交流力度,创新运作模式和合作机制,有效突破民进党当局的封锁限制,推动祖地文化入岛活动多元化、精品化、常态化。要系统策划闽南文化宝岛行、客家文化宝岛行、妈祖文化宝岛行等系列活动,推动祖地文化入岛交流向北、中、南部地区全面拓展。要以民间信仰为主线,扩大闽台宫庙往来,以台湾信众最多的四大民间信仰为基础,支持开漳圣王、保生大帝神像、妈祖金身经常性入岛巡游活动,用信仰之情延续两地人缘神缘根脉,贴近台湾最底层的民众。探索在台出版祖地文化读物,积极利用闽台图书出版行业的合作机制,资助一批普及性的祖地文化读物在台湾出版,并通过宫庙、宗祠、学校等网络免费发送岛内民众。
第四,探索“产官学民”协作机制。当前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呈现多领域、多主体、多媒介的互动趋势,单单依靠政府力量推动远远不够。探索“产官学民”协作机制,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指导功能的同时,鼓励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其中,合力实现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量与质的共同提升。一方面发动民间团体承办对台民间基层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民间各级群团组织、商会、协会等加强同台湾岛内各种社团组织的联络和协作,扩大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鼓励台湾同胞加入福建省文化艺术类专业性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参加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加强闽台祖地文化研究机构的互动合作,鼓励两地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祖地文化研究,为台湾祖地文化研究机构来闽开展田野调查、学术交流提供资料、资金等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岛内传播推广祖地文化的中坚力量。
注释:
①《习近平: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2015年11月7日,央广网,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107/t20151107_520430773.Shtml。
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③艾明江,“‘认知-情感-利益’:两岸青年交流模式的演变”,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1期。
④张宝蓉,“2008年以来两岸高校青年学生交流的发展与前瞻”,台湾研究集刊,2015年第6期。
⑤唐桦,“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研究”,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2018年第6期。
⑥蓝剑平,“闽台青少年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⑦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在厦门开幕,2023年6月15日,中国江苏网,https://news.jschina.com.cn/2023/15hxlt/xg/202306/t202306153232552.Shtml。
⑧国台办:湄洲祖庙妈祖像赴台巡游是两岸民间交流盛事,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8048。
⑨国台办介绍新一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情况,2023年2月8日,人民网,https://www.360kuai.com/pc/9b3443843b9817a28?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8月号,总第3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