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11日电/网评:从课内到课外让思政课“活”起来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纯银
“白天顶着烈日测量实地数据,晚上沐浴星空加班加点绘图,我们跑得勤一些,就能让更多人足不出户‘云’游红色基地,为红色精神传承贡献一份力量。”今年暑假,来自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周凌峰和小伙伴们来到安徽阜南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采用VR和3D建模技术,真实还原红色基地实景,打造线上“云端红色展馆”。(8月9日《光明日报》)
众所周知,社会实践是高校青年学子认识社会、感知家国情怀的重要窗口。近些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始终坚持从“课内”到“课外”,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一“行走的思政课”上俯下身子做实事、放下架子学本领,在“自找苦吃”中实现“自我蝶变”成长,真正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
你看,在安徽黟县雉山村,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在今年暑期,拜当地村民为师,从劈一根竹子学起,到参与制作道具,最终舞出了雉山凤舞的魅力。在安徽金寨,该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正在直播间内,如数家珍介绍起当地农特产品,售卖当地农特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在安徽肥西柿树岗乡,该校音乐学院非遗舞蹈艺术团队来了一场与非遗“打莲湘”的“双向奔赴”,不仅让乡亲们享受一次文化大餐,也助力自己“圈粉”不少。据瞭解,仅安徽师范大学今年就有11334名学子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他们在网络中“行走”,拓展育人空间;在乡村中“行走”,实现德技兼修;在文化场馆中“行走”,厚植家国情怀。
无独有偶,日前首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暨“走进平谷农业中关村 服务首都乡村振兴”“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57所京内高校、10所京外高校师生共计千余人参加……正如网友留言所说:各地高校相继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构建起实践育人大格局,也是新时代善用“大思政课”的缩影和有效举措,让高校育人更加有“知”有“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青年是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是干事创业的生力军。让人高兴地看到,近年来,通过“大思政课”建设,当前各高校呈现出的具有时代内涵的整体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契合、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辅相成。尤其是持续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更是引导青年学子带着问题走,带着思考看,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真正把所学、所思、所做融为一体,让教化的效率、内化的效果、外化的效益实现有机统一。既可以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也可以构成新的育人场域,让高校青年更加坚定理想跟党走,不负青春逐梦行,做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