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论坛:香港人才问题特点与对策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23-12-04 00:24:17


 
  从全球视角来看,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已名列前茅,大湾区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有良好基础。根据《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来看,“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二位,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创新水平突出。这对大湾区内高校的全方位深度创新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能促进大湾区内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更能在聚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挥外溢作用,辐射教育的周边领域和大湾区的周边区域。而大湾区内的高校,作为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载体、文化传承的平台、科技发明创新的策源地和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智库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组织,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型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发展,对我国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价值。粤港澳大湾区内结构丰富多样及体量庞大高质的高校起着支柱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发展合力尚未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发展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共建合作平台、共建优势学科、高校学生交流和高校合作办学等,这确实应该有利于促进人才和科研成果等创新要素流动、聚集,推动大湾区内合作和创新实践的发展、培育开放和信任的文化环境。虽说做了很多这些,但实际上我们逐渐发现,做得多不等于做得好。现实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发展仍然存在范围狭窄和浮于表层等弊病,合力尚未形成,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松散联结的状态,实践中还是各自为营,区内高校少有开展人才培养、联合培养、实习就业、专业资格认同等具体且深入的合作。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教育高地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大湾区留住人才,为香港引入人才,而不是让合作方案仅流于表面?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面临的具体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发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四大核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释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潜力;二是利用高校平台,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才;三是通过合作研究、文化交流活动等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联系;四是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外高校的复合联动式合作,可为后续的人才实践发展提供高集成度的支撑,在人员与项目的流动、科研研发以及知识创新等方面建立起联结中外的“一带一路”新支点,实实在在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