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3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古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其中所蕴含的文献和历史信息更是今人探索先民生活的重要窗口。
近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4周年之际,“中华古籍资源库”再次“上新”,推出“民族文字古籍特藏”“各地民族文字古籍特藏”“珍秘公天下”3个新建专题库,让1672部(件)珍贵文献与读者见面,其中包括多达19个文种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为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料。
展现民族交流融合历史
木牍、贝叶、纸本等不同材质,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等多种装帧形式,书籍、拓片等不同文献类型,儒家经典、语言文字、文史名著、契约文书、农学医学历法等实用学科,大小乘佛教经典等丰富内容……本次发布的资源基本包括了现存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各种形态。
而在文字种类上,从早期的佉卢字到时代较近的满文,间有于阗文、粟特文、傣文、纳西东巴文、水文等,本次发布的资源几乎覆盖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用过或现在仍在使用中的所有少数民族文字。
在“各地民族文字古籍特藏”数据库中,有一本古老的“字典”——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中越边境地区的《三千书》。这是一部由汉字、古壮字、京族喃字三种文字合璧的字书,是用于学习汉字的工具书,因收录约3000个汉字而得名。书中体例为以古壮字、喃字注汉字,汉字在前,为大字,旁边配有对应的古壮字和喃字写法,并解释其音义。这部字书体现了当地壮、汉、京三个民族的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的需要,反映了当地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文化互鉴的历程。
刊刻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满汉文合璧本《诗经》,每一句都有满文与汉文对照;藏文刊刻的经折装佛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首尾有汉文书写的序跋;彝文《劝善经》是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的翻译作品,在每一篇章之后又结合了彝族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加以发挥,逐节逐条地讲解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