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明年料稳中有进
http://www.CRNTT.com   2023-12-10 15:31:53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中国经济在2024年的复苏依然是波浪式的。从金融到财政,从货币到信用,从股票到房产,都需要经历重构和重估,以便适应去房地产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决策层依然会保持战略定力,更多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而非速度。

  整个2023年,中国的经济复苏表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总体态势。一季度在信贷脉冲的带动下经济出现了良好的恢复,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项目的集中开工和消费的报复式反弹。但进入二季度,由于出口下滑的拖累和财政投资趋缓,经济复苏开始走弱。三季度,在消费的拉动下,加上前一年的低基数效应,经济又出现了积极恢复的势头,然而四季度在种种压力下又重新向下。

  我们来看2023年的复苏动力结构,消费担当了主力军,对GDP增长的贡献罕见的接近80%;出口的拖累最大,对GDP增长的拖累达到-10%左右。最为重要的是,围绕着房地产的各项投资和消费活动,不仅没有像以前那样成为逆周期调节的手段,反而自2022年以来首次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考虑到2024年已经没有了上一年的低基数效应,居民收入在降薪、裁员和资产负债表破损的种种压力下很难再有所突破,加上疫情期间的减税降费政策退出,迫切需要中央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全面发力。

  更大的挑战是长期性的、结构性的:

  一是与传统发展模式:“房地产+地方债”的告别。在这个漫长的告别过程中,经济增长将面临长期需求不振的压力。2024年,中国房地产长期下行周期将进入第三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如果说前两年还是以投资和销售量降低为主,那么2024年则要真正面对价格下跌带来的挑战。

  二是全球产业链和订单的转移,会带来失业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的出口下滑幅度和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速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罕见,这对2024年的复苏会造成显性的压力。

  三是迅速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周期原来是一个长期变量、慢变量,短期内不会形成明显冲击,但是现在正变得不一样。迅速的人口老化和新出生儿数量减少,养老金赤字压力继续扩大,对财政政策形成极大的约束,将会进一步压制经济复苏的活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