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时代列车”上的肯尼亚
http://www.CRNTT.com   2024-01-28 13:41:53


 
  今天,在肯尼亚的各类旅游攻略里,都可以看到关于伊丽莎白二世与这个国家的一段故事。在肯尼亚中部阿伯代尔山的茂密丛林中,坐落着一座著名的树顶旅馆,那里是观赏野生动物的理想地点,最早由一名英国退役军官建造。1952年2月,伊丽莎白公主住进这家旅馆不久就被告知,父亲突然去世,她必须尽快回国继承王位。

  “上树公主,下树女王”的故事听起来颇为浪漫。然而,当时的这个英属殖民地却已处在风雨飘摇中,用肯尼亚《民族日报》一篇文章中的话说,“接下来是肯尼亚历史上的一个血腥篇章,英国对一个要求独立的国家犯下了暴行”。

  一战后,随着越来越多欧洲人来到这个东非殖民地定居,属于原住民的土地所剩无几。肯尼亚人的抗争意识开始觉醒,涌现出一批争取土地权利的抵抗组织,包括成立于1921年的东非协会。这是一个由基库尤族青年领导的政治抵抗运动,其中有一位名叫约翰斯通·卡马乌的年轻人,他就是日后成为肯尼亚第一任总统的乔莫·肯雅塔。

  “你从这些原本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手中夺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土地。那也是他们的过去,他们的根和他们的自我。如果你夺走他们已经习惯于看到、并且期待看到的东西,你或许就相当于挖掉了他们的眼睛。”作为曾经的非洲农场主,迪内森在《走出非洲》一书中从原住民视角对殖民地的土地掠夺问题有过这样的思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场反抗风暴在这些被剥夺了一切——土地、过去、根和自我——的原住民中酝酿着。毕竟,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1952年,积蓄已久的愤怒彻底爆发。一个名为“茅茅”的秘密组织发起大规模武装斗争,一些曾在二战期间服役于英军的肯尼亚人加入这一运动,带来了民族独立思想和武装斗争经验。该组织提出夺回土地、废除种族歧视、争取生存和独立的口号,很快得到各部族响应,力量迅速壮大。据说宣誓参加反抗活动的肯尼亚人超过100万,其武装组织一度达到1.5万人的规模。肯尼亚中部的阿伯代尔山和肯尼亚山周边地区成为反抗组织开展游击战的根据地。1954年,伊丽莎白二世曾经住过的树顶旅馆被游击队焚毁,1957年才得以重建。

  英国殖民者不曾料到,当年建造的铁路也成了团结肯尼亚人民和支持反殖民斗争的工具:不少爱国人士乘着火车在肯尼亚四处演说,为独立运动争取支持,一些武器装备也通过铁路运送到反抗军手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