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之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12:10:03


 
  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文化交流之路,也是精神文化交流之路。波斯三大古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摩尼教(明教)、波斯基督教(景教)皆在北朝及隋唐之际进入中原。从北朝及隋朝开始,就设有“萨宝”这一官职,专门管理祆教事务,这个官职一直延续到唐朝。在进入中原的波斯三大古教及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能在朝廷中设立相应官职、专门管理其宗教事务的只有祆教,并且官职的级别也不低(正五品),这说明祆教在隋唐具有较高地位且比较兴盛。在著名的唐三彩艺术中,除了马之外,最多的是骆驼(因为琐罗亚斯德的名字本身的意思即“看护骆驼的人”),且骆驼的驼鞍上都有圣驼神的图案,这说明当时中原对祆教的接纳程度,唐三彩工艺设计师里面有祆教徒,这个论点已被学界普遍认可。这次展览,既有波斯展厅中景教的十字碑,也有中国展厅中的唐三彩,二者可谓相得益彰,把文明的交流揭示得淋漓尽致。

  1256年,旭烈兀在波斯建立伊尔汗王朝(1256—1355年),它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旭烈兀与中国元朝开国君主忽必烈是兄弟。因为同族同根,伊尔汗王朝与元朝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两国间使团、文书、商人的往来非常之多,中国史料有详细的记载,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元朝是继中国的唐王朝之后,中伊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伊尔汗王朝时期,阿八哈汗(1265—1282年在位)在塔赫特·苏莱曼宫殿遗迹上修建夏季行宫。塔赫特·苏莱曼宫殿遗迹位于伊朗西阿塞拜疆省乌鲁米耶湖附近。此地最早是萨珊王朝时期的琐罗亚斯德教祭火坛。该祭火坛在阿拉伯人入侵时遭到破坏。阿八哈汗在遗址上修建的行宫后来在战乱中也荒废。据考古发现,阿八哈汗行宫遗址保存有大量彩釉砖,砖上图案具有强烈的中国风格。此次展出的塔赫特·苏莱曼宫殿的彩龙纹釉砖,值此龙年之际把中国龙的风采表现得美轮美奂。

  在波斯展厅中还展出了若干幅精美的细密画作品。波斯细密画也是中国艺术与波斯艺术互动的产物。在13世纪之后,通过伊尔汗国蒙古人,中国两宋时期的宫廷画院体制在西亚地区建立起来,并在之后的数个世纪中繁荣昌盛,强有力地促进了伊斯兰绘画艺术的发展。

  伊尔汗国整个社会氛围洋溢着一股“中国热”。当时,伊尔汗国的都城大不里士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拉施特的《史集》记载,在大不里士,有“各种信仰和民族的贤人、占星家、学者和史家,如华北和华南人、印度人……”中国(华北和华南)排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首位,中国人在该城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当时,有大批中国人居住在大不里士,其集中居住的地区被称为“中国城”。因此,且不论当时中伊两国官方层面如兄弟般的直接交流,仅就大不里士城中大量的中国人而论,可以说为波斯画家学习中国绘画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波斯细密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