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之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12:10:03


 
  帖木儿王朝时期(1370—1507年)是波斯细密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沙哈鲁(1405—1447年在位)统治时期,其子拜松古尔经营赫拉特画院,画院网罗了波斯各地最杰出的艺术家,由此在15世纪上半叶形成了波斯细密画史上最灿烂辉煌的赫拉特画派。同时,沙哈鲁致力于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两国互派使团很频繁。在沙哈鲁统治时期,中国使节于1409年、1412年、1417年和1419年四次访问赫拉特,带去大批的丝绸和瓷器等礼物。这不仅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而且更强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在波斯细密画的宴饮场景中可以看到,当地贵族阶层非常喜欢穿中国丝绸做的金丝长袍,上面绣有龙凤图案,案几上往往摆放有青花瓷瓶。1422年,在沙哈鲁指示下,拜松古尔派遣了一个由宫廷细密画师霍加·吉亚速尔丁率领的使团到中国,明成祖朱棣接见了该使团。霍加·吉亚速尔丁返回赫拉特后撰写了《沙哈鲁遣使中国记》,记载了该使团一路上的见闻。该书可谓是中国与西亚地区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正是帖木儿王朝时期的波斯艺术家在充分借鉴中国绘画艺术元素的基础上,最终把中国艺术风格完全消化吸收,并转化为波斯艺术的有效装饰元素,使波斯细密画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的奇葩。

  3、海上丝绸之路与瓷器

  中国与西亚地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可谓硕果累累,而海上丝绸之路可能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把中国与西亚地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1983年,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赵眜(卒于公元前122年)墓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只银盒,其造型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器皿迥异,却与古波斯帝国时期的器物相似。有关专家经过鉴定认为它是波斯产品。赵眛生活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去世的年代在张骞两次(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出使西域之间,其墓中陪葬的波斯银器与张骞出使西域很难有什么关联。此次故宫展览展出了赵眛墓中发现的波斯银盒。另外,展览还展示了一个波斯风格的裂瓣纹银盒,该银盒1978年出土于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1号随葬坑,此银盒时间更早,为公元前179年。西汉前期,西域因匈奴之患而阻塞不通,这些波斯器物显然来自海上线路,因此中国与亚洲西部地区的海上交通往来应当早于张骞出使西域。

  在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制瓷业的成熟,瓷器逐渐成为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往来的最重要商品之一。由于陆路运输容易造成瓷器破损,因此海上贸易线路成为瓷器贸易的主要线路。故而,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瓷器丝绸之路”之称。波斯著名历史著作《贝哈基历史》(撰写于1059年)记载,哈里发哈伦·赖希德(786—809年在位)统治期间,波斯呼罗珊总督向他赠送了一大批礼物,其中有“二百件天子瓷器,有大盘、碗,其每一件都是任何国王都没见过的;另有两千件普通瓷的大盘、大碗、大罐。”这里的“天子瓷器”是指专门为中国皇家烧制的贡瓷。因此,不晚于9世纪前期,中国瓷器已为波斯人所知,在伊朗的考古发掘中有唐代长沙窑、邢窑瓷器出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