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24-10-12 17:05:26


  中评社北京10月12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近日外出就餐,北京一家自助餐厅倡导“光盘行动”、防止食品浪费的做法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用餐开始前,服务员介绍了餐厅适量取餐、防止浪费的要求和规则,用餐结束,服务员确认“光盘”后,餐厅赠送一个火龙果作为奖励。笔者观察发现,这家餐厅“光盘率”很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举措,有力扭转了粮食和食物浪费态势,总体来看,“舌尖上的浪费”有明显改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留意身边,不难发现,粮食和食物浪费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据有关机构估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食物约9200亿斤,挽回一半损失,也够1.9亿人吃一年。加强节约减损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健全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减少粮食和食物浪费。

  压实主体责任,将节约粮食和食物的政策设计落实落细。近年来,节约减损的政策设计日益完善,关键在于压实责任落实到位。举个例子,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合理确定食品数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选择。但笔者外出就餐时多次发现,一些餐厅菜量超大,没小份菜可点;一些自助餐厅,服务人员并未进行适量取餐提醒,一些客人离开时餐桌上仍有不少菜肴未被食用。应进一步完善实施细则,加大对餐厅、食堂、外卖平台等相关主体的监管力度,确保减少食物浪费的政策法规落实落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