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南繁基地探育种
http://www.CRNTT.com   2024-10-16 12:17:11


  中评社北京10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在海南陵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师宋波开始了今年的南繁时间。

  每年9月中下旬到翌年5月,是农业科技人员的南繁时间。在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得益于独特光温条件,农作物的加代、扩繁等工作可以继续进行。

  插秧前,宋波先将写有编码的标牌插在苗床左上角,然后拿起两根棍子,先用长的比,又用短的量。长的一米二,短的一尺多。

  “这次插秧的育种材料,带有抑制杂草生长的性状基因,所以苗与苗之间的行距要分清,便于日后观察效果,设计的株行距是40厘米,每行插4株。”宋波说。

  宋波插秧,并不使用插秧机,而是挽起裤腿下田,一株一株地插。

  见记者不解,宋波解释,每一株科研材料的遗传背景都不一样,只有单株插秧,才能在大量的育种材料中选择表型良好的品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