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
只有不懈探索、因时而变,才能让鱼雷成为制胜战场水中利器
大洋深处,一艘潜艇静待多时。目标出现的瞬间,警报声与口令声此起彼伏,一声闷响后,鱼雷脱管而出。另一海域,一艘潜艇正装载着鱼雷在水下巡航,随时准备出击。
与此同时,军港码头,海风习习,装载鱼雷的雷车忙碌地往返于码头与厂房。指挥员、吊运员、押运员、警戒员坚守在各自的战位上,将鱼雷装车、紧固,再押运到码头卸载、吊装,一干就是一整天。潜艇频繁出海,让鱼雷保障的任务强度也随之增加。
一级军士长杨海岗喜欢坐在雷车的副驾驶座,跟随鱼雷一起来到码头,指挥着它装入潜艇。每次看到潜艇搭载着自己保障的鱼雷起航时,他总会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入伍近30年,杨海岗体会过接装不同型号雷弹后能力再生成的艰难,也经历过保障重大演训任务时的紧张。一次次变革和挑战,始终催促着鱼雷保障员跟上时代脚步、主动应变求变。
随着对手反潜能力和攻防能力不断提升,各种复杂情况对鱼雷保障质效提出更高要求,已经是老技师的杨海岗,又经历了一次艰苦而深刻的转型。该大队组织开展跨专业、跨岗位、跨型号的“三跨”活动,让全体鱼雷保障员重整行装再出发。
有的官兵刚“学成出师”就要“跨界”再学习;有的官兵原本是专业大拿,却要做回“小学生”……许多老技师不得不跳出以往的“舒适圈”,杨海岗就是其中一员。他原本的专业需要大量细致操作,是依靠经验积累磨炼出的“精细活”;新专业则以检测为主,主要考验对电子元件的数据掌握,保障的关键在于对各种情况精准判断。
为了快速适应新专业,杨海岗每天加班加点学习钻研、向战友请教。很快,他就熟练掌握该专业知识,成为新岗位资格考试中年龄最大的考生,并顺利获得资格认证。前不久一次任务中,杨海岗在完成原专业任务外,成功协助新专业战友进行保障,有效提高了保障效率。
如今,该大队开展“三跨”活动的成效显现,一专多能人才频频出现在各专业战线。鱼雷保障员们从自始至终准备一枚鱼雷,发展到补位式保障、系统式运转,保障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备。
又一个忙碌的清晨,杨海岗跟随雷车来到码头。他像往常一样,与战友们协力将鱼雷装载到潜艇上。随着一阵汽笛声划过宁静的海港,潜艇缓缓驶离码头。一场实战化训练将在某陌生海域拉开序幕。
抵达训练海域后,潜艇在“对手”布下的反潜兵力网中灵活穿梭,通过一系列战术动作保持隐蔽。潜艇内的武器平台上,一枚枚鱼雷引而待发。
就在一瞬间,“战斗”陡然打响。潜艇官兵迅速行动:解算目标运动要素,占领有利攻击阵位,设定鱼雷攻击参数……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潜艇微微震颤,鱼雷径直出击,“准深、准向、准时、准确”地命中目标。
这次任务,不仅锤炼了潜艇水下隐蔽攻击、体系支撑攻防的多项战法,更检验了鱼雷性能,让官兵在实战环境中淬炼硬招杀招。“在实践中会应用,在实战中善运用。”这,既是对潜艇官兵战斗力的考验,也是对鱼雷保障员保障能力的要求。
一枚枚鱼雷源源不断地装上雷车,登上潜艇,驶向远海。对鱼雷保障员来说,战场的能力需求就像一道应用题,只有不懈探索、因时而变,才能让鱼雷成为制胜战场水中利器。
来源:中国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