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海涵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国台办11月16日新闻发布会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2-11-16 14:26:15


 
  台湾联合报记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据悉,2022年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预计12月19日至20日在厦门举行,台湾方面代表刘兆玄拟月底率代表团赴北京。请介绍有关情况。第二个问题,台陆委会日前开放大陆研修生申请入境,另在台就读学位大陆学生入境申请程序也恢复常态。但据瞭解,今年仅有378名大陆学生注册硕博士班,为5年前的三分之一。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第一个问题,据瞭解,双方正在就举办今年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事宜进行沟通,如有确定消息会及时发布。如果有确定的消息,我们会及时地发布。我们态度是一贯的,我们支持、鼓励、欢迎两岸经贸界人士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第二个问题,我们历来主张加强两岸同胞交流合作。2020年2月,民进党当局以疫情为借口全面禁止大陆人员赴台,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受阻。迄今为止,我们从来没有对两岸人员往来包括研修生、交换生采取限制措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没有。至于你提到的台湾招收大陆学生数量有所下降,这个原因众所周知,你可以请民进党当局回答。

  福建东南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中美元首日前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晤中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希望看到并始终致力于保持台海的和平稳定。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其中传递的信息?第二个问题,台文化部门建议将闽南语、客家话正名为所谓“台湾台语”、“台湾客语”。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第一个问题,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结束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向媒体作了详细介绍,媒体进行了广泛报导。在这里我想强调两点,首先,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不容也不允许外部势力插手干涉。

  其次,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内涵是清晰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致力于在坚持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的基础上,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我们热切期盼并尽最大努力追求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还是那句话,两岸关系何去何从,在民进党当局一念之间。

  第二个问题,无论是闽南语还是客家话都是中国的地方方言,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很多台湾青年第一次到厦门、漳州、泉州,发现当地人说的话和自己一样,这充分说明两岸同根同源。民进党当局搞所谓“正名”,不过是其处心积虑推行“去中国化”的又一闹剧。改变不了深植于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正如台湾网友所说,“改个名还能改掉你DNA里刻印的中国人烙印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