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图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观岛内政治风云 青年学者:这些问题有意思
http://www.CRNTT.com   2018-06-03 00:39:5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晓笛(中评社 海涵摄)
 
  无独有偶,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晓笛也谈到了体现着台湾民粹主义的“太阳花学运”。他认为,台湾“太阳花运动”虽然以学生为主导,但参与团体和参与人数众多,具有一定的规模性。王晓笛表示,从共识动员理论的视角来看,运动发起者通过一套具有号召力的话语体系,凝聚了群体之间的共识,这套话语迎合了台湾社会中的反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对大陆因素过分忧虑的双重社会心理,将“反全球化”和“反中”结合在了一起,是台湾一定时空下社会议题的反映。王晓笛指出,运动中的动员话语,从一开始的“反黑箱”、“维护程序正义”转变为“反跨海精英集团”、“大资本”、“社会分配不公”和“反中”,客观上扩大了社会覆盖面,是动员能够成功的关键。“当然,由于话语过去宏大,且运动者没有在后期进行很好的话语整合,导致了运动的分裂,”王晓笛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