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图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观岛内政治风云 青年学者:这些问题有意思
http://www.CRNTT.com   2018-06-03 00:39:51


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密(中评社 海涵摄)
 
  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马密其发言中论述了台湾的“大法官解释”,她指出,我国台湾地区的“大法官解释”中的两岸关系经历了从“一国一团体”到“一国两区”定位的变迁。他认为,在“一国两区”定位阶段,一方面,大法官通过自我权限的缩限,回避了“一个中国”根本问题的论争,尚未突破“一个中国”的底线;另一方面,“大法官”在另一些解释中,纵容隐蔽地“去中国化”,解释大陆人民权利时呈现泛政治化的倾向。“大法官解释”两岸关系受政治影响较大,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隐忧,“大法官”主要可能会从人员身份和领土范围等方面突破“一个中国”的底线。对此,马密提出了四条应对“大法官解释”中隐忧的路径:第一,挖掘台湾地区法秩序中维护“一个中国”的法理资源;第二,从“释宪”的界限维度出发,论证“大法官”不能突破“一个中国”;第三,建立影响”大法官解释”的评估体系;第四,强化两岸交流,诉诸台湾地区民意反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