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陆文煜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张亚中:两岸应共同落实孙中山的发展观
http://www.CRNTT.com   2023-09-10 00:14:39


 
  孙中山民族观的目标就是:自强为先、反对侵略、济弱扶倾、世界大同。

  孙中山的民权观,包括几个重要内涵。首先,他主张全民政治,也就是政治应为全民所有、全民所治、全民所享,在孙中山的认知里,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才是主人。

  孙中山提出了独特的“权能区分”,即人民有四个政权、政府有五个治权。四个政权为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政府的五个治权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透过“权能区分”,政府就能成为一个“万能政府”。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即成为一个“大有为的政府”。

  孙中山还提出了“均权制度”。即中央与地方分权,以事务的性质来分属中央或地方。孙中山也重视地方自治,地方的人在国家监督下管理自己的事。孙中山还借镜西方经验,特别是瑞士,强调人民有包括公投在内的直接民权。

  在孙中山所处那个国家积弱的年代,孙中山认为个人的自由应受到限制,要以国家能够完全自由,能够与列强平等为目标。孙中山在其遗嘱中特别提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此处特别强调是“中国之自由平等”,而不是以个人“自由平等”为首要目标。国家应有完整的自由,而军人、学生、党员、官员应有自由的限制。

  最特别的地方是孙中山认识到这个世界有着天生的不平等。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均不同,每个人的出身也不同,固然公平的机制很重要,但是能够化解社会不平等的方法则是,能力大的人要多为能力小的人服务,“能力强者服千百万人之务”,透过服务的道德,可使社会变得平等,这才是平等的精义,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了不起的精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