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深度:汪鸿祥谈中日建交半世纪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25


 
  再次是区域结构问题,地方社会衰退,区域差距扩大。一方面大城市人口过密,东京“一极集中”的老大难问题长期没能得到解决。东京圈仅占全国0.6%的面积,却居住着近30%的人口。这次疫情使得“一极集中”的弊害再次凸现,东京疫情比较严重,成为重灾区,感染人数大概占到全国的30%左右。另一方面就是地方人口过疏,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地方上少子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农林渔等传统产业衰退,财政收入减少,区域社会缺乏活力,有些地方城市空心化严重。

  必须指出,日本社会结构出现各种问题,日本综合国力相对下降,对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来了深刻影响。但是,并非意味着日本社会乱象丛生、危机四伏。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并不意味着日本“趋于衰落”,经过平成时代的调整,日本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并着手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日本依然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和科技力的大国。日本民众为构建一个“安全,安心,安定”的社会做出了努力,形成了方便的生活环境,洁净的自然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多元的文化环境,日本社会正在逐步发展。正确客观认识日本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中日社会经济的差距,有利于中日广泛开展社会经济的合作。

  日本社会状况变化的同时,日本社会思潮也发生各种变化。战后初期到60年代初,是和平主义民主主义思潮高涨,左右两极思潮对立的阶段。60年代到80年代,是保守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的阶段。90年代至今,是民族主义思潮抬头与蔓延的阶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